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表示,當防疫目標不再是清零時,要不要再看確診數字或開疫情說明會都要列入考慮,應多花時間推動防疫政策。(圖/示意圖,記者季志翔攝影)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表示,當防疫目標不再是清零時,要不要再看確診數字或開疫情說明會都要列入考慮,應多花時間推動防疫政策。(圖/示意圖,記者季志翔攝影)

台灣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表示,當防疫目標不再是清零時,要不要再看確診數字或開疫情說明會都要列入考慮,應多花時間推動防疫政策,包括告知民眾社區、邊境解封措施,另外他建議以檢測代替隔離,要同時進行3種檢測,如廣泛且持續的滾動式PCR及抗原快篩、社區廢水中進行新冠病毒核酸監測及持續做病毒基因定序,以隨時因應疫情變化做好準備。

詹長權14日於個人臉書指出,認同目前防疫目標不是清零,但要與新冠病毒共存,政府每個月應該要逐步告訴人民,社區解封、邊境解封要怎麼做,如醫療、工作、學業等措施,也要和地方政府合作講清楚,讓人民有所遵循,且在一定風險下安全開放,這跟過去清零不一樣,要不要再看確診數字、要不要再開疫情說明會也都要考慮,認為應多花時間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讓全體免疫建構完整,才有可能與病毒共存。

詹長權表示,台灣本來就有很好的開業醫、診所、地區醫院及醫學中心,過去因清零政策,將輕症及重症放在負壓病房及重症病房,現在應該轉變為居家為主,健保署只要將新冠肺炎變成健保給付疾病,從篩檢、治療、住院都有配合模式,就可啟動健保體系,讓確診者在家受到妥善照顧。

詹長權指出,新冠肺炎持續大流行下,與病毒共存的防疫主軸是以檢測代替隔離,要同時進行3種檢測,如經由廣泛且持續的滾動式PCR及抗原快篩,來做為找出需要居家隔離、接受藥物或住院治療的感染者和作為陽性解隔離、陰性維持正常作息的依據。

詹長權說,第二是在社區廢水中進行規律且持續的新冠病毒核酸監測,來做為提前一周預測社區和城市爆發新冠肺炎流行風險的依據,提早啟動和加嚴社區防疫措施,第三為在確診者身上取得病毒進行基因定序,來做為偵測新冠病毒變異情形的依據,早期發現才能因應傳染性更高、嚴重性更大的新變異株。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