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Q4傳統旺季,部分地區看屋人潮大增2倍,成交量更增1倍,遞延報復性買盤明顯。(圖/葉思含攝)
迎向Q4傳統旺季,部分地區看屋人潮大增2倍,成交量更增1倍,遞延報復性買盤明顯。(圖/葉思含攝)

對於要買房民眾需求,心中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可以「殺多少」價格。近期由於最新政府政策公告,今年7/1起連預售屋都要依法一個月於時間內完成實價登錄,造成許多預售屋甚至中古屋都開始走向不二價之路;對此就有網友於PTT求問,請問《預售屋不二價似乎已變成一種趨勢》?

網友問:預售屋不二價似乎已變成一種趨勢(圖片/翻攝自PTT)
網友問:預售屋不二價似乎已變成一種趨勢(圖片/翻攝自PTT)

網友於PTT求問,最近的新案預售屋,很多都直接說不接受議價,一來現在買房的其實不少,二來好像是實價登錄原因,很多要議價都直接拿廣告戶出來,說這是最低價,再低價就沒了;但這也不用彼此演戲,似乎也是一件好事?

竹北一棟建築物外觀全被綠色植物垂掛覆蓋,引發不少網友好奇。(圖/翻攝自Google地圖)
竹北一棟建築物外觀全被綠色植物垂掛覆蓋,引發不少網友好奇。(圖/翻攝自Google地圖)

對此網友回覆「你說要加價買,看建商是不是依然不二價試試」「早上不買下午更貴,新案半天clean真的再低就沒有了」「我倒覺得和代銷、經理甚至業主攻防是種醍醐味,超好玩的」「不二價又再哭,華人的習慣就是要砍價,不過市場會慢慢縮小議價空間是趨勢」「多頭行情當然不二價或小刀,16年你出來買就是送裝潢送家電。」

對此根據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表示,近期陸續有建案已不二價銷售,也是為了因應新的實價登錄法規,由於現行規定要求業者預售屋要在銷售後1個月內登錄,成屋則是過戶就要登錄,價格上線的速度快,因此就採「分層不二價」的方式銷售,把建案分為低、中、高3種不同樓層價位,同樣的樓層區間房價均一,遊戲規則講清楚後,也可以避免資訊大量湧入造成客戶質疑價差,「客人比較不會來『花』」。另外謝哲耀也指出,其實不二價銷售未必就是鐵板一塊,仍舊有談價格的空間,只不過這樣的空間可能在5%以內,建案的開價趨近於實價,認同的客戶就來買,不認同的就不會來,節省買賣雙方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