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輕症或康復後 想運動要注意!強度、時間先砍半。(示意圖/Shutterstock)
新冠輕症或康復後 想運動要注意!強度、時間先砍半。(示意圖/Shutterstock)

國內疫情升溫,更有許多輕症、無症狀的患者在家進行居家照護,究竟確診後,可以運動嗎?應該如何重拾運動?又要注意哪些事呢?

新冠肺炎嚴重影響,改變了全球人民的生活,甚至也導致肥胖人口大增,原因就在於不運動,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肥胖外,不運動也可能讓肌肉流失。「尤其是老年人,若是臥床一週,就會出現肌無力的狀況,所以應該還是要視狀況做一些運動,」新光紀念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說。

澳洲西雪梨大學(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物理治療資深講師克拉莉斯.唐(Clarice Tang)指出,染疫後感到疲倦是很正常的,因為身體消耗了更多的能量,和病毒對抗。

●確診後症狀輕應避免臥床 可原地踏步、伸展運動

其實運動對身心健康有益,有助調節免疫功能、改善代謝、抗發炎,能夠調節情緒,有的患者染疫後長時間臥床、懶得動,這樣可能使康復時間再往後遞延。但即使是輕症在家,每個人症狀不一,這時可以做什麼運動?

「染疫期間,還是有辦法運動的,」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王思恒說,其實染疫在家期間,除了身體不適休息外,最好盡量避免久坐、臥床,與其說是運動,也可說是多增加身體活動,即使需待在家也可以多走路、踏步等輕度的活動,或是低強度、溫和的瑜伽伸展,讓自己動起來,而不是一直躺在床上。

克拉莉斯.唐也建議,在染疫期間也能做低強度運動來防止肌肉流失,尤其是對老年人、過重的民眾或有慢性病的人來說特別重要,像是伸展運動、反覆起立與坐下或原地踏步都可以。

●恢復運動應循序漸進 強度、時間先砍半

解隔離後,可考慮出門運動,「最保險的建議還是以最基礎的走路為主,時間可以控制在30分鐘左右,視個人情況而定,」王思恒建議,剛開始的強度大約是2~3,也就是極輕度的運動,即使走上一整天都可以的強度。接下來可以每天視狀況循序漸進,增加自己的走路時間或強度,若是原本就是運動愛好者、體能較好的民眾,除了走路外,也可嘗試游泳或是單車,但仍要量力而為。

若是真的想要更精準了解自己的心肺狀況,可以尋找能做心肺運動測試的醫療院所,可以了解民眾的運動耐力,包括肺部功能、心血管功能、肌肉骨骼系統功能的整合性運動反應評估,可作為新冠肺炎痊癒後運動處方的重要依據。尤其是有心血管功能與肺功能相關疾病者,適當強度的運動訓練對於安全的恢復體能非常重要。

●若康復後想居家運動,需注意:

1.需做好暖身:運動前先進行中低強度的有氧或肌耐力運動 5~10 分鐘,可避免運動中產生運動傷害。

2.若是進行有氧運動:可先從扶著扶手踏步開始,之後進展到慢走,並逐漸增強到健走,之後可以開始慢跑及腳踏車。強度建議為中強度運動,也就是有點喘但還可以講話,每次有氧運動時間約30分鐘,視情況調整,量力而為。

3.若是進行重量訓練:應盡量運動到全身的主要肌群,可以視情況利用啞鈴或水瓶增加負重,也可進行徒手訓練。

4.運動完要做緩和運動:運動完後不要立即坐下休息,而要進行中低強度的有氧或肌耐力運動5~10分鐘,並針對肌力訓練時所使用到的肌肉進行10~30秒的伸展拉筋活動,,避免後續運動傷害發生。

●恢復運動時,需留意5關鍵:

1.循序漸進恢復運動量:無論原本的運動強度如何,染疫後的運動也最好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像是走路、伸展、瑜伽和緩的肌力運動。

2.肌力訓練和有氧運動並行:肌力訓練有助增進免疫力,徒手訓練是不錯選擇,可以進行徒手深蹲、伏地挺身等。

3.運動強度、時間先砍半:剛開始時,讓運動維持在可以輕鬆呼吸、談話的程度,運動時間可以先從10~15分鐘開始,再慢慢拉長時間。運動強度太高,恐會影響恢復,建議強度先砍半。

4.依身體狀況調整強度:若是運動後沒有不適,且身體已充分休息、恢復後,可視狀況增加強度、運動時間。

5.隨時注意症狀:如果是在發燒時,應暫停運動,並盡量臥床休息和多喝水。若在運動期間有出現異常地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發青時,請暫停運動,並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及治療。若運動後感到異常疲累,也應諮詢醫師建議。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