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墩文化遺址發現疑似4500年前的水稻田,讓考古學家相當興奮。(示意圖/達志影像)
寶墩文化遺址發現疑似4500年前的水稻田,讓考古學家相當興奮。(示意圖/達志影像)

大陸四川成都的寶墩遺址被發現後,於1995年開始進行挖掘,擁有4500年的歷史,近日專家對外公布考古新成果,發現疑似寶墩時期的水稻田,和作為「竹骨泥牆」建築構件的碳化竹片,是成都平原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水稻田及房屋建材。

綜合陸媒報導,寶墩文化遺址距今約4500年,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是大陸長江上游地區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成都平原人類首次大規模定居生活的地方,遺址裡還發現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黍、粟及其他植物,因此也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發源地。

考古人員在寶墩遺址中,挖掘出數以萬計的陶片及幾十件石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寶墩時期作為建築建材的碳化竹片,還有疑似水稻田的遺跡。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寶墩工作站副站長唐淼介紹,從檢測結果顯示,該區域地層較純淨,沒有遺留的陶片等,且地層土質為淤泥。

唐淼進一步提到,該地層淤泥中還驗出大量鐵錳結核,而鐵錳結核需在飽氧和厭氧交替的環境中形成,且還發現水稻植矽體分佈,推測此區域曾經種植過水稻,考古人員目前已對該地層土壤進行系統採樣,待以數據證明該區域為水稻田遺蹟。

此外,在台地邊倒塌的紅燒土基址中,考古人員還發現6枚碳化竹片,是目前成都平原發現最早的有機質房屋構件,唐淼激動的表示,過去「竹骨泥牆」建築多根據建築遺跡留下的痕跡推測,如今能發現碳化竹質建築構件,是證明「竹骨泥牆」建築方式的最直接證據,日後將進一步了解寶墩時期的人地關係及居住模式。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