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住戶發現家中出現幼鳥,外觀看起來像顆石頭,不知如何處理po網詢問,而牠其實是夜鷹的雛鳥。(圖翻攝自/ptt)
一名住戶發現家中出現幼鳥,外觀看起來像顆石頭,不知如何處理po網詢問,而牠其實是夜鷹的雛鳥。(圖翻攝自/ptt)

台灣一名網友近日發現,家中玄關飛進一隻幼鳥,全身呈現褐色,眼睛非常大,外型乍看之下像一顆石頭,由於不知道如何處理,因此PO網求助,不少人則表示,這是夜鷹的寶寶,每天晚上都可以聽到牠們的叫聲。

一名網友在家中玄關發現一隻幼鳥,看似還不太會飛,又不知道牠的鳥巢在哪,擔心若是將牠隨意放回野外,恐會被附近的貓狗欺負,因此先將幼鳥放進紙箱內,給予飼料跟水份補充體力,由於不知道鳥的品種,也不清楚該如何處理,因此PO照在PTT詢問,引發討論。

不少網友幫忙解惑,指這隻幼鳥其實是「夜鷹」,「這種鳥的幼鳥本來就會到處跑,很多時候看到的幼鳥其實都好端端的,根本不用救」、「夜鷹幼鳥白天都在地上裝石頭,找個安全的地方放著就好了」,還有人提到,牠的叫聲非常宏亮,每晚都能聽到,「夜鷹。昨晚被這隻吵到差點睡不著覺」、「放到晚上看看,你就不會想留著牠了」。

根據《環境資訊中心》資料顯示,夜鷹叫聲為「追伊~追伊~」,棲息地遍布全台,近年來更有都市化現象,而公夜鷹會用鳴叫的方式吸引母夜鷹及宣示領域,母夜鷹同樣也會鳴叫,但聲音較小,3月左右母夜鷹產下第一窩蛋後,公夜鷹鳴叫時間才會縮短,母夜鷹則負責孵蛋,約19天鳥寶寶破殼而出,養育幼鳥的責任就會交給公夜鷹,牠們的鳴叫聲又會變長,此階段目的是與幼鳥互動,母鳥進入4、5月第二波繁殖期。

野生動物急救站也曾提醒,民眾在野外撿到幼鳥時,先確認外觀是否有受傷,若沒有的話,可以嘗試將牠放回附近鳥巢,或移到拾獲地附近的安全高處,若親鳥都未回來餵食或照顧,再聯絡傷救單位,另外,千萬不要隨意餵食幼鳥,若不知道牠們的食性及正確餵食方式,誤食恐會讓牠陷入危險。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