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為何明知道城門是木造的,卻不用火燒城門的方式,一了百了呢?(示意圖/達志影像)
古代打仗為何明知道城門是木造的,卻不用火燒城門的方式,一了百了呢?(示意圖/達志影像)

看古裝劇時,一說到攻城,就會想到無數士兵一邊架著梯子向城牆上攀爬,一邊用攻城錘撞擊城門,完全不顧飛矢落石的驚險畫面,然而為何明知道城門是木造的,卻不用火燒城門的方式,一了百了呢?事實上,古人深知木頭忌火的道理,之所以不一把火燒毀城門,背後有3大關鍵。

眾所皆知,古代城門多是用堅硬結實的百年巨木建造而成,而且木質會挑選比較硬的棗木、榆木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阻燃性。加上城門十分厚實,即便火燒城門,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燒毀。

其次,待城門修建完畢後,都會經過一道防火程序,並依序在城門上崁入鐵皮、釘上粗大的銅釘。

第三,木造城門會預留孔洞用來滅火,即便攻城方用火燒,敵人也能利用沙石將門洞填滿,火勢自然不易燒穿城門。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古代攻城的時候燒城門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攻城方選用巨木撞毀城門,要比火燒更有效率。且為了保護城池不被攻陷,城門前都會設一座護城河,透過一系列的設計提升防禦力道,讓整座城池變成易守難攻的堡壘。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