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3日下午5點46分發生規模6.0的有感地震,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說明各地震幅大小。(陳俊吉攝)
台灣3日下午5點46分發生規模6.0的有感地震,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說明各地震幅大小。(陳俊吉攝)

今(3日)傍晚17時46分花蓮縣外海出現規模6.0地震,為今年第一起有感地震,幾乎全台有感,台北市劇烈搖晃超過一分鐘!許多民眾大喊「晃到暈」,對此地震科普社群「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解答北市感覺晃超大的原因,是與「場址效應」有關。

稍早臉書粉專「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發文表示,有很多人問「為什麼台北搖得比較大」,最主要的原因叫「場址效應」,也就是地質的因素。因為台北以前曾經是個湖泊,有些地方的沉積物鬆軟、加上盆地的地形,讓震波進來盆地後能量容易被聚集、震度也因而放大!

921地震教育園區過去就曾介紹,「場址效應」中的「場址」兩字,英語是Site,其實就是「場所」、「位址」的意思。地震的「場址效應」,簡單的說,就是場址土層軟硬不同造成地震波動改變的現象。

而台北盆地正好具備所有場址效應發生的要點,堅硬的岩盤(第三紀基盤)和鬆軟的土層(松山層),其西深東淺盆地外型,不僅造成不同週期的震波放大,也讓地震波進入盆地時更容易聚焦,進而產生共振及延長震動的持續時間,也因而讓台北盆地內的民眾在地震發生時更加「有感」。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