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盧卡斯東特(中)帶著伊登丹布林(左)和古斯塔法夫德韋勒(右)出席坎城影展。(傳影互動提供)
導演盧卡斯東特(中)帶著伊登丹布林(左)和古斯塔法夫德韋勒(右)出席坎城影展。(傳影互動提供)
《親密》細膩描述2位男孩的關係變化。(傳影互動提供)
《親密》細膩描述2位男孩的關係變化。(傳影互動提供)

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Lukas Dhont)因《芭蕾少女夢》周遊列國回到家鄉之後,他面對著空白的書桌感到心慌意亂,不確定自己的下部電影在哪,結果有天當他散步到自己小學校園時,想到之前自己因為個性柔弱而無法融入任何群體,回憶湧上心頭才決定要著手《親密》這個劇本,一舉斬獲坎城影展評審團獎,也將代表比利時角逐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再次證明了他的導演功力。

《親密》以2位小男孩因關係親密,進入中學時期引發同儕的質疑壓力,讓他們心生隔閡造成了關係丕變。東特如何能夠讓2位小男主角在鏡頭前面真情流露,讓從未演戲過的演員毫無保留的給予濃厚又私密的情感,也令觀眾對於這位導演的才華驚艷不已。因此東特許多帥照也都被粉絲流傳著,堪比加拿大同志導演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只是目前東特還沒給自己演出的機會。

雖然自己經歷成長期的痛苦與哀愁,但是盧卡斯東特要完成《親密》的劇本之前,他提到自己參考的一本書,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妮歐比魏所寫的《深藏的秘密:男生友誼與情感連結的危機》才真正有了靈感。這本書是訪問了上百位13至18歲的青少年的結果,東特也意識到如果把這個題目侷限在同志的經驗可能會有些狹隘,因此在《親密》這個主題上他提到自己的想法:「我們總是希望將每個人分門別類、在那樣的愛上貼上標籤,卻不讓愛以本來的樣貌自由存在。」

在《親密》中,有觀眾會發現這部電影傳遞了很多訊息,卻沒有大量的對白,總是在一個姿態、眼神和沈默中帶過,東特則回答:「其實我發現如何講出好的對白來讓觀眾理解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我自己小時候很喜歡演默劇,藉由肢體語言和動作模仿來傳遞訊息。所以我很喜歡藉由舞蹈和觀察舞者的動作,來讓人了解他們的感情。我在做導演之前原本是希望自己可以是名舞蹈家。所以我希望藉由電影來完成我的跳舞夢,也希望藉由鏡頭語言來表達我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對白。」

《親密》將於3月在台上映,過年期間大家也可在誠品電影院、華山光點、長春國賓搶先觀賞,並有機會拿到絕美原版海報,售票細節請見各家影院粉絲頁公告。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