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類似泡麵的麵食,不僅方便攜帶,還可以保存1年之久。(示意圖/達志影像)
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類似泡麵的麵食,不僅方便攜帶,還可以保存1年之久。(示意圖/達志影像)

現代生活便利,半夜若是肚子餓,泡麵就是果腹首選,不過泡麵的概念其實早在古代就已出現。明朝著作《宋氏養生部》紀錄不少食譜,其中一種名為「棋子麵」的料理,麵體曬乾後便於攜帶,可以保存1年之久,就如同現代人常吃的泡麵。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劉波在節目《一饌千年》提到,明代宋詡編撰的《宋氏養生部》紀錄料理「棋子麵」作法,「用麵取鹽水和劑,軸之開。薄切如細棋子,以篩隔之,再切再隔之。」明確提到這種麵必須曬乾,用於方便攜帶,隨時可以做來吃,就像現代所說的泡麵,不過麵體小如一顆顆棋子。

其實早在東漢,就已有水煮麵食的烹飪作法,直到南北朝時期,農學名著《齊民要術》才出現類似泡麵的麵食記載,當時稱為「切麵粥」,但並非條狀而是棋子狀,發展到明朝才被叫做「棋子麵」,古人會將棋子麵拿到太陽底下曬乾,之後能保存長達1年之久,只須用熱水沖泡,並添加調料即可食用。

在《舊唐書》也有記載,「南蠻陷交址,征諸道兵赴嶺南。詔湖南水運,自湘江入澪渠,江西造切麥粥以饋行營。」顯示唐朝還曾將切麵粥當作軍糧,宋元明各代也是如此,甚至還衍生出炒、油煎等烹調作法,唐朝官員韋巨源編寫的食譜《燒尾食單》中曾提到「漢宮棋子」,麵體還印有花或銅錢圖示,主要用於招待皇帝及大臣。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