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足底若出現慢性疼痛,要留意是否為足底筋膜炎。( 示意圖/ Shutterstock )
民眾足底若出現慢性疼痛,要留意是否為足底筋膜炎。( 示意圖/ Shutterstock )

若足底出現慢性疼痛,要留意是否為「足底筋膜炎」。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鄭宇軒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常起因於足弓或足底壓力過大導致;常見於先天扁平足者,或從事負重工作、足底曾經受傷、常長跑或爬山等休閒運動者,甚至是肥胖、體重過重,也可能導致足底壓迫,誘發足底筋膜炎。另糖尿病患者的軟組織較易出現病變,也是足底筋膜炎的高風險群。

鄭宇軒表示,足底筋膜炎的好發部位多在腳跟,而非足弓或前腳掌處。因此若穿著鞋款的鞋底太薄、又習慣以足跟著地,導致足底筋膜炎的機率也較高。足底筋膜炎與拉傷、撞傷等急性發炎狀況不同;從超音波檢查可發現,患者足底變厚、纖維紋理較常人更不清楚、且足跟柔軟度不足,更傾向是一種「慢性組織退化」。

●慢跑鞋恐造成足底劇烈傷害 醫師:換這鞋底很有效

鄭宇軒指出,足底筋膜炎的發生與患者平時生活習慣、走路步態、足部形狀都有關,成因相對複雜。基本上會建議足部有舊傷者、熱愛戶外活動者,足部若有不適狀況出現,應更換鞋款種類預防足底筋膜炎。因為慢跑鞋鞋底設計較薄、往往缺乏支撐性,跑步時足底與地面接觸較近,造成的傷害也較大。

鄭宇軒建議,有上述問題的民眾,可改穿中底較厚、前後跟翹起的「船型鞋底」鞋款,可釋放後跟壓力並緩解足底不適。不過,鞋款挑選不可同一而論,每個人足部的肌肉施力習慣不盡相同,基本上選擇舒適、步行時不會造成壓迫或疼痛的鞋款即可。此外,若著用後跟高5-6公分以上的鞋款,建議步行時適度休息,否則會造成足跟壓力過大、導致患病風險增加。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式

足底筋膜炎的明顯症狀為何?鄭宇軒說明,最常見的影響是患者在早晨起床、長時間工作久坐之後,踏出的第一步會有明顯不適;且因足底疼痛將隨著筋骨放鬆後消退,患者往往會忽略相關症狀、導致延誤就醫。

鄭宇軒強調,若足底筋膜炎患者長期未經治療,痛感將使患者的步態改變、下半身的關節與肌肉造成次發性的疼痛或傷害。「一開始只有足底疼痛,疼痛久了之後可能會產生『代償性步態』造成肌肉與關節的不平衡,過度負擔的情況下可能導致下半身的多處疼痛!」

有關足底筋膜炎的治療,鄭宇軒說明,以非侵入性的保守治療來說,足部若遇到突然的撞擊導致急性疼痛,應先以「冰敷」為主,或服用消炎藥緩解痛感;而如足底筋膜炎等慢性疼痛,則優先以「熱敷」作處理;另外,復健科經常採取的超音波治療、電療,使足部作局部性放鬆也是可行措施。

侵入性治療方面,傳統上有類固醇針劑作局部的消炎消腫,效果較為迅速,但長期來看無明顯效果,若施打過度則有纖維組織萎縮的風險;另外也可選擇「增生療法」,常見的增生劑包括透過高濃度葡萄糖、自體血小板製劑,可用於以慢性發炎為主的足底筋膜炎,透過不同療法對症下藥

●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發生? 醫:足弓鍛鍊法3招減緩不適

哪些方法可以預防或緩解足底筋膜炎?他表示,「放鬆」對於足底筋膜炎患者至關重要。因此民眾可在家拉筋、按摩或用抒壓腳踏墊緩解足部壓力,並加強足弓支撐力。此外,有運動習慣者也可試著在鞋子裡加入「足跟墊」,或嘗試更換船型鞋底為主的鞋款,降低地面對足部的衝擊。

他提醒民眾,若工作需要穿著硬底且後跟較高的皮鞋,需留意後跟長期壓迫導致足底筋膜炎。若非前往正式場合、僅為上班通勤著用,上班族或西裝族可以外觀為皮鞋、但底部為較厚的運動鞋款或船型鞋底作為優先考量。女性穿著高跟鞋,影響前跟較顯著,則需留意「蹠骨痛」發作風險。

文章來源:本文由《潮健康》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