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上完廁所沒有回頭看一眼的習慣。(圖/shutterstock)
許多人上完廁所沒有回頭看一眼的習慣。(圖/shutterstock)

許多人上完廁所都是快速按下沖水鍵,很少會再多看一眼,但近日劉博仁醫師就在臉書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上呼籲民眾,「養成看自己便便的好習慣」,這一眼相當重要,他表示,很多疾病都會在便便顏色上顯示出來,他亦分享自己曾經看過的個案,「一名女士因為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看了醫生吃了許多腸胃藥仍不見改善,如此過了幾個月,後來在醫師的催促下做了大腸鏡檢查,發現是大腸癌第四期。其實她的糞便顏色已經有些變化,偏黑,但是她只看過一次,不當一回事,因此更耽誤了治療時機。」

男子因為有回頭看糞便的習慣,因此救了自己一命。(圖/shutterstock)
男子因為有回頭看糞便的習慣,因此救了自己一命。(圖/shutterstock)

另外,劉博仁醫師也分享了一則反向案例,「另一位男士,習慣看自己的便便,一次看到糞便有血絲,趕緊去檢查,發現是痔瘡,但是因為很久沒有做健檢,所以又做了大腸鏡,發現大腸有十幾顆息肉,切除後並無大礙」;還有一名男子因為常在劉醫師那做常規健檢,有一次發現貧血,加上腸癌指數CEA上升,做糞便潛血檢查時發現是陽性,馬上安排大腸鏡,發現是大腸癌第二期,目前已痊癒。

劉博仁醫師在粉專分享資訊。(圖/翻攝自臉書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劉博仁醫師在粉專分享資訊。(圖/翻攝自臉書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劉博仁醫師表示,便便最好是像香蕉一樣,成條狀,顏色偏金黃色,不乾不硬,排出時間短暫順暢,他也分享「大便7警訊」,呼籲民眾注意。大便形狀若成條狀、顆粒狀,一般是纖維和水分攝取不足,多吃蔬菜水果即可改善;若是成軟便狀、泥狀,接著腹瀉,則可能是腸躁症或腸道菌相失衡,一樣也是多吃蔬菜及補充益生菌;如果是腹瀉,可能是細菌性腸炎或腸道過敏;若大便顏色變黑則要留意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尤其是胃潰瘍;如果大便帶血,可能是痔瘡出血或大腸直腸腫瘤,或排便習慣改變一周,或是有貧血、體重下降、食慾不佳等現象,要趕緊去找醫師診斷確認。

最後,劉醫師也提醒大家,每天排便一次最佳,要養成對便便回眸一顧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