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醫科醫師陳韋螢近日分享水到底怎麼喝,表示有些人會一次喝足飲水量,但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分,人體根本無法吸收。(示意圖/達志影像)
家醫科醫師陳韋螢近日分享水到底怎麼喝,表示有些人會一次喝足飲水量,但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分,人體根本無法吸收。(示意圖/達志影像)

水分攝取對於身體很重要,人可以一天不吃東西,但絕不能一天不喝水,而且充足水分能使新陳代謝順利進行,也能讓腎臟將廢物排出體內,家庭醫學會專科醫師陳韋螢在臉書粉專分享5件關於喝水的事情,讓民眾知道水到底怎麼喝才正確。

陳韋螢醫師提到,人體除了流汗、排尿會流失水分,呼吸及皮膚表面蒸散也會喪失水分,而人一天究竟要喝進多少水呢?飲水量粗估為體重(公斤)乘以30至35毫升。以60公斤的人為例,一天的飲水量約1800至2100毫升,若有在運動或勞力工作者,依此公式再另外加1至2杯水。

再者,現代人經常有喝水量不足的問題,有些人為了達到一日飲水量,會在休息時間喝進大量的水,但其實這樣對身體並無效果,因為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分,身體根本無法吸收,甚至還可能造成身體不適,最好的做法就是分段小口的喝,身體才能有效吸收及運用。

若感覺到口渴時,就代表身體已經缺水,陳韋螢醫師指出,有些靜態工作者一整天沒喝水,但也未出現口渴的感覺,並不代表身體不需要水分,等到出現口渴感時,體內其實已缺水一陣子了。她進一步解釋,人體缺乏水分時會釋放訊息給腦部下視丘,下視丘的口渴中樞被刺激後,會引發口渴及想喝水的感覺,這就代表身體已處於相對缺水的狀態。

有些人擔心自己水喝的不夠,但又不知道如何判斷,陳韋螢醫師則表示,其實排尿顏色是最好的依據,發現自己一整天很少排尿,而且尿液顏色很黃,就代表需增加飲水量。另外,有腎臟病、心臟衰竭或肝硬化等慢性病患者,身體排除水分的能力與健康者不同,若攝取過多水分,導致身體無法排出時,恐會造成水腫問題,多餘體液堆積會使心肺狀態惡化,因此增加飲水量前務必先詢問醫師。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