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9月1日開學,教育部表示,學生在校要全程戴口罩,但用餐、喝水例外。(林志成攝)
中小學9月1日開學,教育部表示,學生在校要全程戴口罩,但用餐、喝水例外。(林志成攝)

中小學明(1)日開學,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9月6日前疫情都還是在二級警戒,因此學生在校要全程戴口罩;體育課涉及肢體碰撞或音樂課歌唱或吹奏樂器,也都要暫停或調整。此外,教育部也會持續在經費上支持地方政府,讓老師進校園快篩都可以公費進行。

中小學學生從5月中旬開始停止實體課程、改為線上學習,之後7、8月又是暑假,前後共3個多月時間在家,他們1日回到學校後,老師如何掌握他們的學習進度,是一大挑戰。

中小學1日開學後,按照規定,學校工作人員進入校園應完成疫苗第一劑接種且滿14日,或首次服務前應提供3日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之後每7日進行1次抗原快篩或PCR檢驗。

不過全教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調查發現,目前台北市直至第三次快篩仍均為公費;但台東縣、連江縣、新竹市、嘉義市則規定第二次以後快篩,須因個人特殊病況且檢附醫生證明方能公費;新竹縣則表示第三次教師快篩為自費,除非自行至衛生局預約,而非原來由學校提供公費快篩試劑。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經過3個多月再相見,學生學習狀況如何,老師必須重新瞭解。此外,新學期開始,國小1、3、5年級及國中7年級,面對的都是重新分班後的新同學,老師要在兼顧防疫下做好教學工作,相當緊張。

潘文忠說,中小學防疫經費若不足,教育部將持續給予各縣市支持,尤其新進或代理老師若未打疫苗而需要快篩,會讓他們以公費方式進行,不用自掏腰包。

潘文忠說,9月6日前全國疫情都還是維持二級警戒,依照規定,師生回到學校,要全程戴口罩,但用餐、飲水可以例外。而由於學生年紀小、活動量大,口罩可能難以一直戴著,因此老師可以是當輔導他們,在空曠地區或維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偶而可以脫下口罩。

潘文忠進一步指出,為配合防疫,不能戴口罩進行的課程,老師應該調整授課次序,並改變評量方式。例如體育課涉及肢體接觸或音樂課要歌唱或樂器吹奏,都應暫緩或調整。不過因應疫情發展,教育部每兩周會滾動修正上課指引。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