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江坤俊警告,如果總是等到口渴才喝水,長期下來恐導致7大恐怖下場,甚至造成血栓。(示意圖/達志影像)
名醫江坤俊警告,如果總是等到口渴才喝水,長期下來恐導致7大恐怖下場,甚至造成血栓。(示意圖/達志影像)

中央氣象局連日來發布高溫資訊,適時補充水分更為重要,不過台灣人超愛喝手搖杯,很多人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喝水,名醫江坤俊表示,可以透過觀察尿液顏色,來判斷水有沒有喝夠,他警告,如果總是等到口渴才喝水,長期下來恐導致7大恐怖下場,甚至造成血栓。

外科名醫江坤俊在《健康2.0》YouTube頻道中表示,總是等到口渴才喝水的壞習慣,可能引發身體出現泌尿道感染、腎臟功能變差,還可能引發近來因疫苗而引起眾人關注的血栓,以及腦中風、心肌梗塞、關節疼痛、過敏等7大問題。

江坤俊指出,人體的腦細胞有70%都是水分,當身體長期缺水時,腦筋會變得遲鈍、尿液量減少,若尿液在膀胱停留時間過長,就容易導致細菌孳生,引發泌尿道感染、腎臟衰竭;此外,當尿量減少、鈣離子濃度變高,也容易導致尿路結石。

至於血栓的形成,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血液成分,若總是等到口渴了才喝水,代表你的身體早就缺水了,當喝水量太少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稠,造成血栓的機率大增,而且血栓可以打到任何位置,若跑到腦部就會形成腦中風,跑到心臟恐造成心肌梗塞,非常危險。

此外,長期缺水還可能造成關節疼痛,因為關節中的軟骨蘊含很多水分,如果身體長期缺水,軟骨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就容易導致關節疼痛。而為了調節體內水分,身體缺水時會大量分泌組織胺,這些組織胺如果跑到肺部,恐造成氣管痙攣,引發呼吸道過敏症狀。

江坤俊提醒,每日喝水量可依個人體重訂定,每公斤體重要喝25到35cc才夠,而且尿液顏色要呈現淡黃色,才代表喝水量足夠。

AZ副作用疑慮釀緩打潮? 柯文哲建議「這三種人」應打莫德納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