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窵橋村的「王氏莊園」是明清古建築群,其中王懷琪故居擁有特殊地暖,讓後人驚呼好先進。(示意圖/達志影像)
大窵橋村的「王氏莊園」是明清古建築群,其中王懷琪故居擁有特殊地暖,讓後人驚呼好先進。(示意圖/達志影像)

清朝就有地暖了!大陸山東淄博市有一個明清古建築群,保存非常的完整,其中的王懷琪故居最有特色,牆邊被設計出一個地洞竟「地爐」,也就是現代所稱的「地暖」,當時僅有大戶人家才能使用,讓不少人驚呼「古人好先進啊」。

淄博市淄川羅村鎮大窵橋村的「王氏莊園」,是窵橋王氏與後代子孫的大宅院,於明初移民至此,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透過科舉走上仕途,窵橋王氏家族在明清兩代共中進士7人、舉人18人,書儒及賢士多達430多人,成為淄川六大望族之一,清代志怪小說作家蒲松齡更於康熙十二年起,在窵橋王家任教多年。

根據《梨視頻》報導,「王氏莊園」裡的王懷琪故居,有個非常具特色的地爐,並設計在牆邊,看起來像是一個狗窩,但實際上是現代地暖的雛型,以燒炭方式取暖,而洞口空間都不小,可擺放一些煤炭,洞內有三個煙道,兩邊為煙道,中間則用於生火,並於煙道上擺放羅漢床,屋主睡覺時就不會冷了。

而地爐始至古代,盛行於清朝與民國年間,是大戶人家冬天取暖用的設備,王懷琪是清末煤炭企業家,率先淘汰擁有上百年歷史的木製牛車,並引進先進機器,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少人驚嘆地表示「還以為是狗窩,沒想到竟然是地暖,這個設計很獨特」、「原來這家的主人是一個煤炭企業家,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文化」、「古人的智慧真得還蠻偉大的,那麼早之前就會用地暖了」、「感覺這個設計還挺前衛的,那個時候的人好聰明呀!」。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