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天學測成績揭曉,媒體報導一位私中滿級分同學,不想當醫生卻又想學醫,於是打算填選台大醫工系。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奉勸他,讀醫學系不一定要當醫生,畢業後照樣可從事醫學基礎研究。他還說,台灣要栽培出諾貝爾獎得主,最可能就是生理與醫學獎項,即使以後當不成愛因斯坦等級的天才,那張醫師牌至少讓人生活不虞匱乏,還可以提早退休。

學測各科五標出爐,數學頂標近4年新低。(資料照)
學測各科五標出爐,數學頂標近4年新低。(資料照)

沈政男想要告訴這位學霸,極少有人還沒進醫學系,就對當醫生有興趣,除非是家學淵源;大部分人都是不願意浪費分數而填了醫學系。三十多年前代如此,他敢說到了今天,依然還是這樣。

沈政男提到,如果對學術研究有興趣,想要成為頂尖學者,或者想要得到諾貝爾獎,那麼,讀醫更是你最好的選擇。尤其以台灣的研究環境來說,台灣本土若要栽培出諾貝爾獎,最可能就是生理與醫學!因為,台灣的醫學研究,早已是世界水準。

沈政男認為,醫學值得鑽研的主題太多了,比如癌症、老化、精神疾病等,好多疑問等待下一個天才,指出一條柳暗花明的道路。只是,高中生知不知道這些醫學題目?當然不知道,因為高中老師都沒有醫學背景。高中生比較熟悉的是數理化生這些基礎科目,不可能對醫學問題產生興趣。

其實,在疾病當中,藏著宇宙最深邃的奧秘!疾病是一道裂縫,從那裡看進去,可以一窺造物者的鬼斧神工!比如,植物人有沒有意識?意識如何產生?又比如細胞死了能不能復生?從無生物到生物,究竟如何啟動生命的巨輪?太多了,這類大哉問的哲學問題,其實都跟醫學有關。但高中生不會知道,以為研究哲學只能坐在搖椅上,不曉得最深奧的哲學藏在實驗室裡。在所有醫學領域裡,最新、最未被開發,也最奧秘最美妙,當然是腦科學了。

今天也聽說,有滿級分同學想研究腦科學,不曉得該念心理系還是醫學系?沈政男指出,心理學家乃研究人的行為,即使是認知心理學,也是研究表現出來的認知現象,比如注意力、記憶力或知覺,幾乎不管腦部機轉;當然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家朝向神經認知科學來發展,但等於是跨界,來到了生物領域了。相對來說,如果從醫學進到神經或精神病理,一方面可以熟悉腦部結構與生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各類腦部疾病所產生的種種腦功能變化,有助於了解正常腦功能。

沈政男舉出實例,譬如你參加甄試前夕,為什麼緊張到睡不著?為什麼進考場前心跳加速,想上廁所?這是因為腦部有一個「恐懼迴路」,主宰著人對未來事件的預期情緒。你如果念心理系,可以測量焦慮指數,比如心跳、瞳孔與坐立不安,但你如果念醫學,除了這些,還可以知道藥物的抗焦慮效果,以及這些藥物到底作用在腦部的什麼區域。

沈政男相信,讀醫學系其實進可攻,退可守,不管是安身立命,或追求學術夢想,都是很好的選擇。下一個牛頓與愛因斯坦,將會誕生在腦科學領域。甚至會因為腦科學,而產生下一個物理學革命。當然,如果最後當不了牛頓或愛因斯坦,那張醫師牌至少讓你不只生活不虞匱乏,還可以提早退休。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