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囤積是為了使用還是收藏?(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你的囤積是為了使用還是收藏?(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從小抱到大的布偶、滿是破洞的牛仔褲、磨壞底的球鞋、暗戀對象送的禮物、第一次約會的電影票……,捨不得丟?我們都懂!

囤積症必學的佛系收納!徹底顛覆斷捨離的新時代整理術!

本書作者米田瑪麗娜是日本新生代收納專家,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她,具有數據分析的專業背景,現任職於日本居家收納服務 Sumally 股份有限公司。

她從「城鄉住房經驗差異」的田野調查中得到靈感,自 2018 年起展開「不丟東西也能整理住家環境」系列活動,協助無數難以向人生中重要物品告別者,重拾井井有條的美好生活,其中包括多位作家、設計師與企業家。她說:

「越是有創意的人,擁有的物品越多;看看大藝術家,根本沒多少人徹底奉行極簡主義。」

「那些讓自己又哭又笑、拿在手裡就覺得十分幸福的寶物,正是創造獨特人生的泉源。」

「越是渴望活出自我,就越會將物品視為妝點人生的夥伴,並享受、熱愛與物品的邂逅。」

【精彩書摘】

囤積是人的天性,大家總認為備而不用沒有什麼壞處,反正之後總有一天會用到;也可能純粹是因為興趣使然,每次看到那樣的商品就想買,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越囤越多。

然而,重複購買和收藏儘管乍看之下很相似,兩者卻完全不一樣。所謂重複購買是以使用為目的,且不會限定於某一個種類。相較於此,收藏則純粹是因為對這件物品有愛,且熱中於擴充蒐集的數量。例如,你可能會一再購買平時愛用的牙膏、洗面乳,目的終究是為了使用,這種就屬於重複購買;但如果一再購入喜愛的偶像貼紙,且數量高達上百張,這就不是重複,而屬收藏。

話雖如此,也有部分人士會把化妝品、橡皮擦、紙膠帶等消耗品當作收藏,這種情況下的分類有點困難,大致可用「這個物品的收藏是否能夠稱為興趣」來分辨。就整理的觀點來看,唯有屬於興趣的物品值得珍惜,其餘因重複購買而囤積的物品就必須妥善處置。

▍拍下備品及儲備糧食的照片、列成清單

老是擔心突發狀況,而習慣囤積日用品或食品的人,要注意避免重複囤貨。

實際上,就防災觀點來看,囤貨量只要維持在全家夠用兩個星期即可;超過這個上限的囤貨都屬於無謂的重複購買。

我曾經協助過一個三口之家整理環境,明明只有三個人住,家裡卻一口氣囤了10瓶洗髮精。這家人使用洗髮精的速度大概是一個月一瓶,儘管囤貨的目的是為了防災,但應該很少會有連續十個月都沒辦法外出購買洗髮精的災害吧?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先前碰上折扣商品優惠,所以才一口氣買了這麼多。

還請大家依據家庭人數,確認一下需要囤積的備品及儲備糧食量。

若你家的備品及儲備糧食數量已超過建議標準,現階段也只能慢慢將之消化完畢。而為了避免日後再度重複囤貨,大家同樣可以按照前文提過的方法,將備品和儲備糧食以手機拍照、列成清單,以利後續管理。

折扣商店、優惠促銷完全就是囤積症患者的天敵,這種一看到好康就情不自禁地想多買一些帶回家的心情,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過。就連在網路購物也一樣,為了達到滿額免運費的門檻,往往就會不自覺地買下超出實際所需的備品。

如果你對「超值」、「優惠」之類的字眼比較缺乏抵抗力,就試著和房租以及人事成本比較一下吧!例如,購買10瓶便宜洗髮精,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搬運勞力?收納10瓶洗髮精的空間,又占了一個月房租多少比例呢?

切記,空間也是一種成本。正因為居家環境的空間有限,所以更應該多留一些空位給有愛的物品。

▍提高能見度,就能早點用完

早點把東西用完的訣竅在於配置的地點。

你得設法提高該物品的能見度,讓自己更容易使用、就算表現得稍微霸氣一點也無妨。如果這樣還是沒辦法把東西用完,那就大方轉送給周圍的人。

以我的化妝品、眼影為例。以前,我都是把15個眼影全放在化妝檯上。其中還有不少是名牌貨,因為十分珍貴,所以我會將之收納在比較難拿到的深處;開架式的平價化妝品則放在較容易取得的外側,方便平時使用。

但因為名牌化妝品頂多一個月用一次,遲遲用不完,等我意識到這個事實之後,才發現那些名牌貨已經過期了。另外,也有可能因為我知道自己平常用的是便宜的眼影,因此下意識地不滿意自己平時的妝容,就在這種不平衡的心理之下,我又會不斷添購其他的眼影來填充心裡的不滿,因此越買越多,形成惡性循環。

為此,我改把名牌化妝品擺放在化妝檯外側,同時把數量眾多的平價眼影放進上班、回老家、上健身房等用途不同的包包裡。另外,我也規定自己「在所有的眼影全數用完之前,絕對不買新的」。最後終於成功解決了重覆囤貨的問題。

美國曾做過統計,約有600萬人口有嚴重的囤積行為,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有囤積症,各種年齡層都有,算是相當普遍的問題。習慣大量囤積的人,普遍

具有人際上的困擾,容易導致家庭失和、夫妻離異、生活孤立,更造成環境髒亂、病菌孳生。但只要確實遵守囤貨的建議標準,即可在安心過活的同時,打造井井有條的居家空間。

(本文摘自《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方言文化)

【作者簡介】

米田瑪麗娜(Komeda Marina)

日本整理收納顧問一級檢定合格。

2014 年從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加入住友商事株式會社,負責電子商務領域的商業投資。

2018 年之後,轉任 Summally Co.,Ltd.,主要負責財務和數據分析。現於一橋大學專攻金融碩士課

程。

童年於茨城縣和宮城縣度過,在作家祖父和研究者父親的影響下,身邊總是被許多舊東西包圍。成年後,她根據自身所經歷的城鄉住房差異經驗,以及 Summally 內部多達百萬筆「物品數據」的消費者調查結果,開始提倡「不丟東西的整理術」。後續更協助多位作家、設計師與企業家等愛物者重整住家環境。

她所做的「住房空間與消費者物欲」調查,曾被電視節目《呼呼秀秀》(ちちんぷいぷい)、女性雜誌《女性 Seven》等各類媒體採用。同時也在 My Navi 等網路媒體連載空間整理專欄。

Twitter:@komedamarina

《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方言文化
《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方言文化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