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儁在位僅僅3天,就被慈禧給廢掉,甚至沒被寫入史冊。(示意圖/達志影像)
愛新覺羅·溥儁在位僅僅3天,就被慈禧給廢掉,甚至沒被寫入史冊。(示意圖/達志影像)

自努爾哈赤開國,到宣統帝溥儀退位,大清王朝一共經歷了276個春秋,共歷12帝。但是少有人知道,清朝還有一位皇帝,在位僅僅3天就被慈禧給廢掉,甚至沒被寫入史冊,他就是「保慶帝」愛新覺羅·溥儁。

1895年,甲午戰爭慘敗的大清王朝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面對帝國主義亡國滅種的威脅,一些有志之士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活動,康有為、梁啓超等人上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救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史稱「戊戌變法」。

不過這場變法在一開始就觸動了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利益,慈禧開始處處掣肘光緒帝的行動,維新派經歷3次宮廷政變全部失敗,康有為、梁啓超逃亡海外,光緒帝更是被慈禧軟禁在瀛台。

為了永絕後患,慈禧太后開始獨攬朝政,並與心腹榮祿商議廢掉光緒帝,改立15歲的愛新覺羅·溥儁為傀儡皇帝,年號保慶。現代研究學者認為,溥儁因年幼、未成年,不影響慈禧太后再度攝政的正當性,成為最優人選。

不過溥儁的皇位還沒坐穩,就遭到了各國公使的反對,因為溥儁的父親載漪是主戰派,也是清朝王公大臣中極少數支持義和團者之一,而當時的義和團和帝國列強關係勢同水火,列強們擔心一旦溥儁登上皇位,載漪便順理成章掌握了皇權。

最後慈禧迫於各種壓力,不得不做出了妥協,3天後便以各國公使有異議為由,將「保慶帝」溥儁拉下龍椅。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