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高雄港群聚驗出Omicron亞變種「BA.2」,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分析,BA.2由於缺少Omicron原有的基因段缺失,較難以早期偵測。(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近來高雄港群聚驗出Omicron亞變種「BA.2」,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分析,BA.2由於缺少Omicron原有的基因段缺失,較難以早期偵測。(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國內全面開打第3劑,但不少人擔心「疫苗可以對抗Omicron嗎?」台大公衛學者表示,儘管Omicron容易發生免疫逃脫,但第3劑仍有其效益,應盡速接種以提升保護力。而近來高雄港群聚驗出Omicron亞變種「BA.2」,學者分析,BA.2由於缺少Omicron原有的基因段缺失,較難以早期偵測。

全球Omicron傳播快速,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42,死亡率雖不比Delta高,但近來有攀升趨勢,約為十萬分之0.1。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博士指出,從疫苗中和抗體反應地圖可以看出,Omicron與其他變異株相距甚遠,代表其他變異株所產生的中和抗體難以中和Omicron,也因此Omicron容易發生免疫逃脫、重複感染的情形。

張維容引述一項美國研究指出,無論是2劑BNT或2劑莫德納,面對Delta可維持約60%左右的保護力,但面對來勢洶洶的Omicron,在接種6個月後保護力就降到極低、接近失效,因此需要盡速追加施打第3劑。

該研究進一步發現,接種第3劑除了可以免於感染之外,萬一仍感染Delta或Omicron,體內病毒量皆更低,顯示第3劑疫苗可以減少感染者體內病毒量。

另一篇研究則是探討疫苗在預防急診及住院方面的效益,研究結果顯示,相比於Delta,Omicron的疫苗效益明顯較低且下降幅度較大,因此仍呼籲民眾盡速接種追加劑,以再次提升免疫保護力。

國內目前有多條Omicron本土傳播鏈,近來高雄港群聚被驗出為Omicron亞變種BA.2,亦被外界稱為「Omicron的妹妹」。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說明,目前Omicron主要有3種亞型,包括具有感冒病毒遺傳片段的BA.1、較難早期偵測的BA.2,以及最近被發現的BA.3。

陳立昇說明,BA.1和原本的Omicron特性很雷同,有第69-70位點的基因段缺失,偵測上較容易且快速;而BA.2就沒有69-70這項缺失,因此較難以早期檢測,需要仰賴基因定序;至於BA.3和BA.1一樣有遺傳片段的缺失,因此也較容易早期偵測到。

去年11月17日菲律賓通報首例BA.2,英國也於12月6日出現首例,目前已累計426例,衛生安全局近日將BA.2升級為「調查中變異株」(VUI)。

全球目前已有40國出現BA.2變異株。陳立昇指出,BA.2目前即將在丹麥成為主流變異株,根據該國初步研究,BA.2的住院比例、症狀和免疫逃脫能力都和BA.1無太大差異,未來是否在各國產生變化,仍值得關注。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