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心肌炎,大多發生在年輕族群,以接種後3天發生率最高。圖為接種示意圖,非當事人。(資料照)
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心肌炎,大多發生在年輕族群,以接種後3天發生率最高。圖為接種示意圖,非當事人。(資料照)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穩定,但醫師紛紛呼籲打疫苗仍是必要措施,未來萬一疫情再度爆發,才能發揮群體保護力。近來國內青少年BNT第2劑暫緩施打,醫師認為,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效果比心肌炎的風險來得高,仍鼓勵年輕人都要打疫苗。

「我心臟不好,不敢打疫苗!」這是許多民眾對於新冠疫苗都有的疑慮。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主任謝敏雄今天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指出,心臟病患者因新冠肺炎死亡比率,是一般人的2.65倍;染疫後重症的比率更高達3.86倍,這個數值非常高,因此鼓勵心臟病患者一定要打疫苗。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主任謝敏雄今天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分享新冠疫苗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圖取自疾管署)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主任謝敏雄今天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分享新冠疫苗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圖取自疾管署)

不過他認為,有幾種情況建議暫緩接種,像是正處於急性疾病(例如胸痛)、不受控制的高血壓和心律不整;至於慢性病患或正在服用長期藥物者,可諮詢醫師再接種。

國內AZ開打初期,不少人擔心發生血栓問題。謝敏雄指出,AZ疫苗確實在女性比較容易發生血栓,尤其以第1劑發生率較高,可能發生在接種後4到28天;在各國報告中最高的是德國,每8萬多人就有1人;相較之下mRNA疫苗發生血栓機率低,大約每100多萬人才會有1人。

而近來BNT接種後心肌炎風險引發討論。謝敏雄指出,在大量接種BNT疫苗的以色列,發生心肌炎比率是10萬分之2,其中30歲以下族群發生率是10萬分之5.5;如果針對30歲以下男性,發生率則為10萬分之10.7。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的預測值和真實世界的觀察值有落差,30歲以下女性和50歲以下男性打BNT疫苗得到心肌炎的比率,都比預測值來得高。

目前國內青少年BNT第2劑接種與否仍在討論中。謝敏雄認為,利弊權衡確實需要評估,但從國際文獻來看,即使18歲以下族群,打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效果都遠高於心肌炎的風險,還是鼓勵年輕人都要打疫苗,好處比壞處多很多。

至於新冠疫苗是否會引發其他心臟疾病,謝敏雄分享萬芳醫院曾收治一名60歲男性,打完新冠疫苗第1劑後,短短2小時就出現嚴重胸痛,檢查發現動脈明顯狹窄,為急性心肌梗塞。但他補充,目前國際間沒有很明確的資料顯示新冠疫苗會產生心肌梗塞,該個案的關聯性仍有待釐清。

謝敏雄進一步比較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差異。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心肌炎,大多發生在年輕族群,以接種後3天發生率最高;而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心肌梗塞,通常發生在年紀大的族群,以接種後1天發生率最高。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