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境海灣保護區珊瑚出現斷肢現象。(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潮境海灣保護區珊瑚出現斷肢現象。(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潮境海灣保護區珊瑚白化加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潮境海灣保護區珊瑚白化加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桶形海棉生物遭遊客五花大綁。(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桶形海棉生物遭遊客五花大綁。(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疫情趨緩,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取消抽水站出入人數限制,潮境海灣出現大量水域活動,導致保護區珊瑚開始出現損害狀況,海科館表示,希望在傷害還沒有擴大時,呼籲遊客一定要愛惜海洋資源,讓海洋生物可以生生不息。

海科館表示,疫情嚴峻時,曾配央防疫政策採取禁止水域活動措施,近日陸續解封,8月28日、29日根據市府AI燈桿統計,每天都有近600人次進入潮境海灣,從事水域活動,是前個月限制60人次的10倍。

海科館指出,疫情時,人員下海研究與調查潮境海灣內的珊瑚,因無人為干擾與影響,多數已自我修復、完好無缺,但經上周假期後,潛水志工下水定期巡檢時發現,原本完整的珊瑚花園,已開始出現新的珊瑚斷枝。

海科館緊急呼籲,有健康的珊瑚,才會有豐富的魚群在此生活,請大家下水後要注意在水下的一舉一動,先讓自己熟練「中性浮力」的操作,確保可以控制在水下的行動,也請輕手輕腳、小心溫柔的欣賞水下美麗世界,不要讓無心之舉破壞珊瑚。此外,也發現保育區內有任意下錨、綑綁的行為,將造成海洋生物桶形海綿受傷,提醒民眾切勿採行。

海科館長陳素芬指出,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護區的目的在保育海域生物、維護生態環境,除了禁止任何採補行為外,只要不干擾海洋生物、也不破壞生態環境,仍可以從事海域休閒活動,在國際倡導的里海概念,人類的利用是可以與環境共榮共生,創造另一番豐富的地景,但希望民眾能善待海洋資源。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