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副作用愈大的疫苗,可能保護力愈好?醫師揭意外真相。圖為22日慈濟中和靜思堂施打站民眾接種疫苗情形。(鄧博仁攝)
外傳副作用愈大的疫苗,可能保護力愈好?醫師揭意外真相。圖為22日慈濟中和靜思堂施打站民眾接種疫苗情形。(鄧博仁攝)

公費疫苗平台開放登記預約以來,到底該選哪一種疫苗仍讓許多人猶豫不決,雖然大部人都害怕接種後產生強烈副作用,不過也有一說「外傳副作用愈大的疫苗,可能保護力愈好?」不料醫師答案意外,恐怕要讓民眾失望了,因為科學研究並不是如此。

醫師黃軒今(22)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根據發表在新英格蘭國際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16至55歲接受mRNA 疫苗的受試者中,約有50%在第二次接種後出現頭痛,但接受安慰劑的人,也有25%的人出現了頭痛,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對於非常常見的副作用症狀,很難確定地將它們只歸因於疫苗。

根據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調查,針對在熊本綜合醫院施打美輝瑞BNT疫苗的醫療人員約220人,在接種疫苗後定期驗血,分析體內的中和抗體含量。結果顯示,接種後產生的副作用,如手腕疼痛程度、是否發燒等,與體內中和抗體含量多寡幾乎沒有關係;女性接種後所產生的中和抗體量有比男性多的傾向,但副作用也沒有傾向增加。此外,對於接種疫苗後感覺愈不舒服,是否表示免疫力愈強,目前科學家也尚未有定論,疫苗引發的初期免疫反應,和疫苗長期對身體的保護力存在任何關係。

對於接種疫苗後常見的9大副作用:疲倦、發燒、發冷、嘔吐、噁心、注射部疼痛、肌肉疼痛、關節疼痛、頭痛,黃軒解釋,由於疫苗內含有各種不同的脂質、鹽、糖以及酸和酸穩定劑,這些內含物能使疫苗穩定進入人體後,對免疫系統產生反應。但人體內的中性粒細胞或巨噬細胞會注意到疫苗中含有的內含物,並對這些剛注入人體的異物,產生細胞激素的反應,包括發燒、寒顫、疲勞和肌肉疼痛等這信號,因此副作用是注射藥物進入人體後的正常反應。

黃軒同時強調,一般民眾常常把副作用與不良反應搞混了,副作用是指可以預期會有的反應,例如打針後常見的局部紅腫熱痛等典型可以預期且輕微的反應;至於不良反應則是指任何不可預期、不想要或者過度的反應,兩者是不一樣的。

莫德納3600萬劑完成簽約!  陳時中揭到貨時程:第四季會先進100萬劑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