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姍承張毅推動琉璃藝術的心願,將埃里克.邦特個展引薦來台。(李怡芸攝)
楊惠姍承張毅推動琉璃藝術的心願,將埃里克.邦特個展引薦來台。(李怡芸攝)

作為全世界最知名的教堂穹頂藝術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穹頂創作與玻璃彩繪的紀錄保持者,作品數量之多、體量之大,無人出其右,法國玻璃藝術家埃里克.邦特,有人說他是最靠近光的人,本可盡享「光之神」桂冠,但他卻回歸更純粹的自我創作,其個展今春首次來台,卻是琉璃工房已故創辦人張毅生前最後的一次策展。

受張毅、楊惠姍邀請,埃里克.邦特於2019年在上海的琉璃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當時張毅還出席了開幕式並於致詞時表示「32年在玻璃藝術裡,深深知道什麼樣的玻璃創作是了不起的」指埃里克的作品讓自己和楊惠姍「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創作的可能性」。楊惠姍於台北開展記者會上,見張毅當時的身影仍不禁紅了眼,哽咽表示:「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共同策展,也是我第一次獨立策展。」

1986年,埃里克.邦特為象牙海岸的雅穆索戈教堂製作的彩色玻璃窗,由60餘人的團隊歷經18個月打造完成,迄今仍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花窗玻璃。但在鑲嵌穹頂玻璃創作30年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且迴避了斑斕的彩繪,以白、透、黑、金,表現自己對生命、生活的感受。他相當大量運用金,認為金代表著黃金時代,和玻璃一樣與光產生互動而極富變化,他的金,是發現與進步的隱喻。

楊惠姍介紹指出,埃里克此次個展特別為台灣創作了4件作品,分別是《風潮》、《玻璃狂想曲》、《日出漫步》和《時光飛逝,思想依然存在》,她表示埃里克創作時尤其重視「自由」,包括創作的自由及材質的自由,因此他從傾聽上帝的聲音,為上帝而創作,轉為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為自己而做;同時他也讓材質自由地受到溫、濕度或環境的影響而變形,再以自己所感受的材質變化進行詮釋與想像,賦予作品新的張力與意志。

女性,亦是埃里克的靈感繆斯,一系列女性主題的創作向女性致敬,在其創作中表述了生命張力與對自然的反思,而他的女性主題作品,蘊含柔美堅韌,形體卻具有爆發力,展現解放、自由、獨立的過程。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