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鴞幼鳥看起來像是顆棉花球,全身幾乎都被絨毛覆蓋,長大後「蘋果臉」才會逐漸明顯。(圖翻攝自/臉書/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
草鴞幼鳥看起來像是顆棉花球,全身幾乎都被絨毛覆蓋,長大後「蘋果臉」才會逐漸明顯。(圖翻攝自/臉書/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

草鴞屬於一級保育類動物,擁有一張獨特的「蘋果臉」,又被稱為蘋果鳥、猴面鷹,而其幼鳥與成年後的模樣差異甚大,近日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就分享數張珍貴育幼照,只見草鴞幼崽全身毛茸茸的,宛如一顆顆的棉花球,可愛的「歪頭殺」更是融化一票網友。

【草鴞超犯規可愛照片大公開❗❗】 一級保育類的草鴞, 其最最特殊的習性就是在地面的草叢中繁殖育幼, 淺山丘陵、河川高灘地和平原農地周圍的雜草叢很可能就是牠們的潛在棲地喔! 經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NPUST Bird Ecology...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發佈於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在臉書表示,草鴞會在地面草叢中繁殖育幼,是非常特殊的習性,因此淺山丘陵、河川高灘地和平原農地周圍雜草叢,都有可能是牠們的潛在棲地,近日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NPUST Bird Ecology Lab)以紅外線自動相機記錄草鴞的繁殖巢位,拍到珍貴的草鴞幼鳥照。

照片中可見,草鴞幼鳥與成年的外觀差異大,除了臉部與腳之外,全身幾乎都被毛色絨毛覆蓋,看起來像是一顆顆棉花球,而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也記錄下草鴞寶寶破殼、長出絨毛,還有草鴞爸媽育雛的過程,而這一窩雛鳥共有5隻。

草鴞屬於地棲型的貓頭鷹,牠們不像其他貓頭鷹大多居住於樹林,目前主要分布於中南部平原至淺山丘陵的荒草地,過去因為牠們數量稀少,加上行蹤隱密不易被發現,人類對於草鴞的了解甚少,但牠們受到棲地消失及毒鼠藥的威脅,導致草鴞一度面臨生存危機。

如今屏東林管處與屏科大鳥內生態研究所合作,也發現了重大突破,在高屏地區豎立起20多座為草鴞打造的棲架,發現草鴞會站在高處觀察,並捕捉農田裡的鼠類,就連台灣田野中體型最大的「鬼鼠」也能輕鬆捕捉,協助農民減少作物損失。

近年來林務局大力推動保育生態友善農業,希望農民不要再使用化學農藥、滅鼠藥,為人類與野生動物打造雙贏局面,在證實草鴞會使用棲架後,且目前已記錄9種猛禽和23種非猛禽的鳥類會利用棲架,未來草鴞將會加入黑翅鳶和領角鴞的行列,成為友善農民的「免費捕鼠工」。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