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兩廳院首次使用透明口罩,讓聽損人士可看見服務人員說話時的嘴型,減少溝通障礙。(國家兩廳院提供)
國家兩廳院首次使用透明口罩,讓聽損人士可看見服務人員說話時的嘴型,減少溝通障礙。(國家兩廳院提供)

戴口罩時,聽不見又看不見別人說話嘴型,聽障人士的需求,不容忽視。口罩國家隊研發透明口罩以及自動化透明口罩機,預計在今年初實現量產,近期則率先捐贈2萬片給聽損社福、教育單位及國家兩廳院。

視覺線索 溝通加分

長期推動身心障礙福利的蒲公英聽語協會理事長謝莉芳表示,聽損者除了配戴輔具以外,溝通時非常依賴表情、讀唇的視覺線索。疫情開始之後,幾乎人人隨時戴著口罩,從視覺判斷訊息的線索一下子都沒有了。

謝莉芳表示,疫情間有聽損大學生向協會反映,老師改成線上教學,讓他上課遇到很大的困難,「喇叭傳出的聲音不是自然語音,接收也很吃力,還有老師全程不露臉,或都戴口罩,少了視覺線索讓他們無法上課。」因而促成透明口罩誕生。

年初量產 捐2萬片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疫情間前台工作人員也發現,因為戴著口罩,許多人溝通因此受限,「得知台灣康匠研發透明口罩時,也透過兩廳院長期合作,推動身心障礙福利的蒲公英聽語協會介紹,促成友善口罩的合作機會。」

首批透明口罩捐贈單位,還有蒲公英聽語協會、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嘉義市教育處、台北市啟聰學校、桃園市聲暉協進會、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等社福及教育單位使用。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