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近幾年掀起熱潮,但到底有沒有價值,因人而異。《紐約時報》一名專欄作家日前提到,2013年進行「靠比特幣生活」的實驗,過程中只能使用比特幣支付,而當時比特幣價值沒有現在高,期間她至壽司店用餐,以10枚比特幣支付近1千美元的餐費,如今事隔7年後,餐廳老闆的現況跌破眾人眼鏡。

希爾(Kashmir Hill)2013年時,擔任《富比士》雜誌擔任科技記者,當時對於虛擬貨幣很感興趣,因此便進行「一周只靠比特幣生活」的實驗,想藉此測試比特幣的實用性,之後上網花136美元買一堆比特幣,但可想而知,這個實驗並不容易,因為不是所有店家都會收虛擬貨幣。

"It’s a great time to be a longtime owner of the currency, and a painful time to be a person who once spent 10.354...

The New York Times 發佈於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It’s a great time to be a longtime owner of the currency, and a painful time to be a person who once spent 10.354...

首先希爾的房東就不接受,導致她無家可歸,最終只能暫住在「駭客旅店(hacker hotel)」,也因食物選擇有限,導致她瘦了2公斤,而且還不能搭地鐵或公車,只能靠步行或騎腳踏車移動,就連想喝杯咖啡,也找不到願意收比特幣的店家,不過好在希爾住在科技聖地「舊金山」,因此還是有些店家接受,有些想嘗鮮的老闆願意配合她的實驗,讓她得以買到蛋糕與壽司。

直到實驗的最後一天,她決定用剩下的比特幣請客慶祝,並在Reddit論壇上邀請虛擬貨幣愛好者,向一間日本料理店「Sake Zone」預訂15人的位置,餐廳老闆Yung Chen也表示願意,沒想到當天竟來了60人,最終她用10比特幣,付清957美元的帳單,不過當時她也不知道,這些虛擬貨幣在未來是否有價值,只覺得這是一場非常有趣的交易。

如今事隔7年,希爾也很好奇老闆的近況,便打電話聯繫對方,而Yung Chen則表示,他與妻子在2017年就收店退休,由於收下希爾的比特幣後,之後他也接受顧客用虛擬貨幣付款,陸續收到41枚比特幣,收店後看比特幣價值達幾千美元時,也考慮到有升值的可能,因此先賣出四分之一的比特幣,更表示「比特幣已成為我投資組合中的主要儲蓄資產之一,我的帳戶中存有50萬美元」。

為何老闆會接受虛擬貨幣,他表示早期曾在電話公司上班,主要工作為測試路由器,因此對於科技領域很感興趣,而2013年比特幣的概念還很新,幾乎沒有什麼人敢冒險,而他也想親眼見識這樣技術如何改變世界,「當時我並沒有想賺錢,比較像想嘗試的新產品,這也是個賭博,就像股市一樣」,再者當時近1千美元的餐費數目並不大,因此也不會造成他的負擔,「那時比特幣還不算大錢,不過現在真是一大筆錢」。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