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收藏家在英吉利海峽沿岸,發現了一塊標本化石,進一步研究驚覺,石板上的是新品種魚龍。(示意圖/達志影像)
化石收藏家在英吉利海峽沿岸,發現了一塊標本化石,進一步研究驚覺,石板上的是新品種魚龍。(示意圖/達志影像)

英國一名化石收藏家於2009年,在多塞特英吉利海峽沿岸找到一塊海洋動物化石,經過研究後,發現此地屬晚侏羅世(侏儸紀第三個世)深海沉積物,而化石上的生物為「魚龍」,擁有1.5億年的歷史,而且保存非常完整,有趣的是,在魚龍胃部還發現黑色染料,以及烏賊觸手的鉤狀物。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當時懸崖塌陷後,化石收藏家埃特斯(Steve Etches)發現一塊被包裹完整的標本石板,原本埋在300英尺深的石灰岩海底層中。樸茨茅斯大學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古生物系學生雅各布斯(Megan Jacobs)對此進行研究,發現它是新品種的魚龍,並命名為「Thalassodraco etchesi」。

雅各布斯透露,新的晚侏羅世魚龍在英國極為罕見,該物種已被研究200年,因此標本化石被發現時,對於魚龍非常熟悉的他們,立刻就認為此為新品種的魚龍,為了保險起見,研究員還是花了1年的時間,與其他晚侏儸紀魚龍進行比對,都找不到匹配的屬和種,證實他們的直覺沒有錯,結果也讓研究員非常興奮。

「魚龍」生活於1.5億年前在侏羅紀晚期海域,而且能夠像現今的抹香鯨潛入深海,新發現的魚龍體長6英尺,擁有極深像桶子的胸腔,意味肺部能夠吸入更多氧氣,可在海底待的更久,而牠的眼睛也異常的大,表示牠們在弱光的環境下仍看得清楚,可潛入沒有光線的深處,或是經常在夜間活動。

新品種「魚龍」胸腔大,但鰭狀肢卻較小,推測牠的游泳方式可能也與其他魚龍不同,有趣的是,雅各布斯還在標本的胃部,發現多處區域呈現黑色,極有可能是烏賊抵禦敵人的黑墨,其中殘留大量觸手的鉤狀物,推測這應該是牠最後的晚餐,「標本上有數百個細小牙齒,因此適合吃烏賊及小魚等,最特別的是,新品種魚龍牙齒非常光滑,而其他魚龍的牙齒較大,且有明顯的橫紋」。

新品種魚龍的死因,可能因年齡大而過世,或是遭捕食者攻擊後沉入海底,雅各布斯提到,當時的海底非常鬆軟,甚至還有濃稠的液體,因此使魚龍死後,得以頭朝下潛入泥中並半埋進地面,剩尾部未埋入泥中,最終被食腐動物吃掉,而前半身的屍體則被泥土保護,完整保存魚龍的內臟,還有脊椎骨頭化的韌帶。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