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每年都在農月七月初一的「午時」舉行。(吳康瑋攝)
基隆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每年都在農月七月初一的「午時」舉行。(吳康瑋攝)
基隆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每年都在農月七月初一的「午時」舉行。基隆市長林右昌(左三)19日參加儀式。(吳康瑋攝)
基隆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每年都在農月七月初一的「午時」舉行。基隆市長林右昌(左三)19日參加儀式。(吳康瑋攝)

農曆七月初一是民間習俗「鬼門開」,2020雞籠中元祭及普渡祭祀儀式19日開跑,由基隆市長林右昌和輪值主普「童、白」姓宗親會在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迎接好兄弟來陽間;嘉義縣東石沿海部分村落也點起「普渡公燈」,昭告好兄弟來此「吃普渡」。

傳承166年的雞籠中元祭起因於清代漳泉械鬥,地方仕紳蓋老大公廟祭祀亡者,並由基隆各姓氏輪流主普延續至今,成為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十二大地方節慶」之一,也是台灣第一個無形文化資產。

祈求降福 度過疫情危機

總統府國策顧問、基隆慶安宮主委童永指出,今年輪到「童、白」姓宗親會輪值主普,他也替基隆市民祈福,願在地能平安、順遂。

林右昌表示,中元祭順利舉辦,代表市民的團結以及事前付出的努力;最近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市民透過祭祀,祈求老大公降福基隆、降福台灣,讓市政順利推行,也帶領大家度過疫情危機。

昨日老大公廟開龕門,市府因應防疫管制進出,不過,現場仍然聚集了數百位民眾,廟方準備豐盛祭品,在道士誦經下依序獻花、獻果、獻三牲及財帛等來祭拜。

東石沿海 點起普渡公燈

此外,嘉義縣東石地區鰲鼓、型厝、塭港、東石等村落,點起以竹葉、斗笠、燈泡、紙錢、香爐組成的「普渡公燈」,黃姓東石村民說,以前家家戶戶到農曆七月都會掛起「普渡公燈」,直到農曆八月初一才移除。

至於配天宮每年也會擲筊請示媽祖燈篙尺寸,今年燈篙總高度712公分,比去年高19公分,代表今年中元普渡桌數要比去年多,才夠款待好兄弟。

文史工作者朱振源說,普渡公是農曆七月陰陽秩序的大神,在彰化、雲林、嘉義沿海較常見,用意是昭知大家普渡公駐守在此,也替好兄弟指引道路,過去有些居民也會跪在燈前求爐丹保平安。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