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羅 · 畢加索1932年創作的《躺臥裸女》。圖/蘇富比提供)
(巴布羅 · 畢加索1932年創作的《躺臥裸女》。圖/蘇富比提供)

畢加索在1932年創作的金髮繆斯瑪莉.德雷莎.沃特肖像《躺臥裸女》,5月將在紐約蘇富比首度上拍,預估成交價逾6,000萬美元(約台幣17億元),是拍賣史上估價最高的瑪莉.德雷莎肖像之一,相當於在台灣打包買一棟商辦大樓的行情!

畢加索在1932年為繆斯戀人瑪莉.德雷莎畫過許多幅肖像,但這幅《躺臥裸女》的構圖獨特,從藝術家創作生涯以至藝術史上傳統的斜躺裸女作品來說,都是前所未見。

作品中,畢加索把瑪莉.德雷莎想像成海洋生物般的鰭狀肢體。雖然將戀人以動物形式入畫的做法,也可見於畢加索後期的作品,但此畫蘊含對大海的暗示卻很明顯,瑪莉.德雷莎是一位游泳健將,她在水中動人的泳姿讓畢加索著迷,畢加索年少時經常在沙灘上流連卻不諳水性。

蘇富比環球藝術品部主席兼國際銷售主管Brooke Lampley說,畢加索的《躺臥裸女》延續藝術史上斜躺裸女的創作脈絡,卻展開一個大膽新穎的示範,畫中塑造的體態形式徹底顛覆了自然主義手法及其雕塑創作的曲線藝術,對後世藝術家產生巨大影響。

泰特現代美術館曾以畢加索1932年這一關鍵年份的主題舉辦世界級展覽,《躺臥裸女》 是當中一幅焦點展品,一直封存在藝術家遺產中數十載,直至藏家後來直接從藝術家家人購入。

蘇富比歐洲區主席、印象派與現代藝術部環球主管Helena Newman說,1932年是畢加索創作生涯的「奇蹟之年」,為瑪莉.德雷莎創作不少經典作品,《躺臥裸女》同時預示畢加索創作的重大轉折點。

1932年初,畢加索籌劃一個大型回顧展,開始以靈感女神兼情人瑪莉.德雷莎為主角創作。對於畢加索來說,瑪莉.德雷莎是情人、模特兒和女神的慾望集合體,起初只是通過符號來隱含他與瑪莉.德雷莎的婚外情,有時象徵性地將她嵌進構圖,或將她的輪廓融入背景特徵。直到1931年末,畢加索再也無法抑制這位戀人所激發的創作衝動,在1931年聖誕節到1932年初之間,瑪莉.德雷莎第一次在他的作品中以清晰可辨的慵懶形象出現。

同時,畢加索投入雕塑創作,創作瑪莉.德雷莎的石膏半身像和斜躺裸體肖像,在《躺臥裸女》中也運用雕塑力量感呈現女性身體,女子在睡夢中的心理狀態通過柔和的人物造型傳神表達,營造出遐想聯翩的自由氛圍。為了表達他的情慾,畢加索對女性的身體構造進行形態重組和扭曲處理,捨棄任何自然主義的嘗試,創造了一個由生物形態組成的人像,這個手法是從他早期的超現實主義作品中發展而來。

畢加索對女性人像的處理手法,根植於自古以來藝術家們對斜躺裸女的描繪,他追隨了戈雅(Goya)、安格爾(Ingres)、馬奈(Manet)等前輩大師的,但畢加索對裸體的驚世新演繹影響了後來許多藝術家。

(本文由 工商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