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後「修修臉」 各年齡層醫美喜好大公開。(示意圖/康健雜誌提供 陳弘璋攝)
春節前後「修修臉」 各年齡層醫美喜好大公開。(示意圖/康健雜誌提供 陳弘璋攝)

愛美是人的天性,春節前後更是「進廠維修」好時機,年紀不同,受歡迎的微整或整形項目也不同,專業醫師對於不同年齡層族群的建議又是什麼?

你是否注意過,身邊有些朋友或者名人好似「天選之人」,歲月總是不會在他們身上留下痕跡,甚至還愈來愈美麗。許多人也不再忌諱讓別人知道自己「進廠保養」、「修修臉」,藉由美容醫學,外貌不再只能受限先天遺傳或任由歲月催人老,每個人都有機會讓自己的外表再加分,達到凍齡、逆齡。

不過,由於身體條件、經濟能力的不同,不同年齡層受歡迎的微整(侵入性低、破壞性小、傷口復原快,以玻尿酸、肉毒桿菌素注射及雷射、電波、音波等治療為主)及整形項目也略有差異。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醫學美容中心醫師謝宇軒參考國外相關雜誌調查及國內臨床觀察,整理出國人不同年齡層最常做的整形項目排序;2016年由澳洲一位醫師發起的跨國調查,則整理出亞洲人不同年齡層最在意的微整部位。

資料來源 /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醫學美容中心醫師謝宇軒 (圖 / 康健雜誌提供)
資料來源 /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醫學美容中心醫師謝宇軒 (圖 / 康健雜誌提供)
資料來源 /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2016;何文藻皮膚科診所院長何文藻 (圖 / 康健雜誌提供)
資料來源 /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2016;何文藻皮膚科診所院長何文藻 (圖 / 康健雜誌提供)

●年輕人想變更好看 熟齡、中高齡希望找回年輕模樣

以侵入性較大的整形來說,謝宇軒觀察,3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族除了前3大受歡迎的項目,後續依序還有豐唇(微笑唇)、豐胸、墊下巴及狐臭改善等;而35~50歲熟齡族群及50歲以上的中壯年族群雖然前3名相同,但後續略有差異,分別依序是身體抽脂、產後胸型調整、中下臉拉皮、埋線、隆鼻(重修手術)、墊下巴、腹部拉皮,50歲以上則接續有中下臉拉皮、隆鼻(重修手術)、腹部拉皮、埋線等。

謝宇軒分析,年齡層所造成的整形排序不同,主要有3大因素:

1.身體條件不同:年輕人比較沒有皮鬆肉垮的問題。同樣是雙眼皮手術,年輕人通常是為了讓單眼皮變雙眼皮或是更明顯的雙眼皮,中高齡則是因為上眼皮下垂而進行雙眼皮手術;年輕人的豐胸較多是放假體,讓罩杯升級,熟齡女性則常見產後上胸脂肪流失而進行補脂。

2.經濟狀況不同:年輕人接受高單價的身體雕塑手術比例較少,通常出社會較久、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才能負擔高單價的手術,例如抽脂。

3.復原強度不同:手術還必須考量麻醉及身體復原能力,年輕人通常復原能力較佳,手術後的復原時間就會比較短;有些手術對於中高齡的人來說,身體承受的壓力較大,這時就得評估復原時間,例如全身抽脂手術、中下臉拉皮手術。

何文藻皮膚科診所院長何文藻則指出,根據不同年齡層所在意的微整部位來說,大抵上,40歲以下的族群在意的往往是一些先天的小缺陷,例如鼻子不夠挺、淚溝較明顯、下巴較後縮,或者追求鵝蛋臉,注射一些填充物,讓臉部看起來更立體、線條更美;40歲以後,膠原蛋白流失、皮膚鬆弛,因此開始在意法令紋、臉頰下垂形成「嘴邊肉」、以及蘋果肌凹陷等。

有時整形和微整也會有名人效應,雖然公眾人物不一定會公開自己「進廠維修」,仍會有客人主動要求希望變得像理想中的名人一樣,何文藻笑說,年輕族群比較常見,「同樣拿照片來,年輕人會拿名人的照片,稍微有點年紀的客人則會拿出自己年輕的照片,希望能找回年輕時的模樣就好。」

膚色黯沉、斑點、痘疤、粉刺等也是國人常見的皮膚問題,為何不在微整或整形的排序中?謝宇軒和何文藻一致表示,這些皮膚問題不分年齡層都有可能遇到,通常都能透過雷射處理,加上這幾年雷射已相當普及、甚至被視為保養,因此已經沒有明顯的年齡層之分,反而容易受景氣影響而調整「保養」頻率。

●接受微整/整形前三思 避免不切實際的期待

不同年齡層,需求不同,整形和微整也各有所好,但醫師提醒,針對不同年紀的族群,接受治療前還是有幾點要注意:

年輕族群:

1.整形或微整不一定能改變人際關係或工作:謝宇軒直言,有些年輕人不大清楚整形的目的,以為隆鼻、有著和明星一樣好看的鼻子就能吸引眾多目光,讓異性緣、工作更順遂;然而,有時手術只是讓某個部位改善,並不一定能提升自信,手術前一定要多跟醫師討論,充分的了解手術能改善的程度還有自己的期望是不是合理。

2.骨骼、軟組織變化,可能需要接受多次手術:年輕時接受整形手術,骨骼、軟組織有可能隨著時間產生些微變化,幾年後可能需要再接受第2、第3次手術。例如現在割雙眼皮,10、20年後還是有可能因為皮膚鬆弛需要重修;或者隆鼻手術經過10、20年後也可能因為軟組織變化,鼻頭、山根都有可能改變。

由於愈年輕接受手術,將來愈有可能面臨需要重修手術,建議第1次就要採用較安全、破壞性較低的手術,讓未來重修手術還能有機會調整改善。例如若第1次隆鼻就造成過多的破壞或是疤痕,未來重修空間就不大,或是重修的結果較不理想。

3.衡量經濟狀況:整形或微整費用不應影響正常生活開支及未來規劃應用,避免因此貸款、負債,甚至賠上健康與未來人生規劃。

4.微整目的在改善,無法換一個人:何文藻提醒,整形手術的改善情況可以維持比較久,微整的維持時間相對來說較短,有期效性;好處是,修復期短、併發症較少,「但微整的目的是改善自己,不是變成另一個人,這是不正當的期待,也是年輕人比較會有的現象。」

(示意圖/Shutterstock)
(示意圖/Shutterstock)

熟齡、中高齡族群:

1.手術方式應考慮身體狀況:如果是50歲後,謝宇軒提醒,手術必須考慮身體狀況,例如是否有三高,麻醉方式也要慎選。

2.避免不切實際的期待:「60歲拉皮完像50歲是合理,但若要拉完像40歲就不合理。」謝宇軒提醒,這個階段的整形目標是在改善狀態,避免不切實際的目標。

例如40多歲臉頰下垂,以自體脂肪補脂或做電音波,可能只能讓肌膚回到5~10年前的狀態,不大可能回到20多歲,即便手術後,身體仍在老化,可能5年、10年後還要再補脂,或者2年後再做電音波,因此手術也要盡量選擇安全性高、破壞性低的術式。

何文藻也說,針對鬆弛的問題,4、50歲打電音波還能達到一定的改善效果,但如果6、70歲,鬆弛情況嚴重,電音波的效果就很有限,得尋求手術拉皮;不過局部範圍的凹陷,例如夫妻宮、額頭凹陷,注射填充物仍可達到不錯效果,因此還是要衡量自己的情況,了解手術或微整的極限。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