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成典雅氣質的代名詞。(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成典雅氣質的代名詞。(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身於比利時,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與母親身處於遭納粹入侵的荷蘭,在戰爭中痛失許多家庭成員。戰後,19歲的她前往英國學習芭蕾舞,儘管她雖才華洋溢,卻因戰時的營養不良導致身體孱弱,不得不放棄舞蹈,轉向戲劇發展,開始在電影中演出小角色。

1951年她在蒙地卡羅拍片時巧遇法國知名女作家科萊特(Colette),科萊特對她驚為天人,指名要從沒在舞台上有過台詞的奧黛麗,主演改編自她同名小說的舞台劇《金粉世界》。該劇演出後大受好評,奧黛麗馬上接下首部主演電影、1953年的《羅馬假期》,不僅立即奪下奧斯卡影后,更從此成為好萊塢典雅氣質的代名詞。

當時銀幕流行的金髮豐滿尤物型女星,奧黛麗以她纖細高雅的特質,一夕間扭轉了全世界對美的標準。1961年的《第凡內早餐》堪稱是她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片中她自由奔放的形象令全球男女同時傾倒,而那套以珍珠項鍊點綴的黑色緞面小洋裝,即便60年以後的現在,仍是許多女性夢想中的完美洋裝。

奧黛麗赫本造型至今仍是仿傚對象。(圖/達志)
奧黛麗赫本造型至今仍是仿傚對象。(圖/達志)

奧黛麗1967年的《盲女驚魂記》讓她第5度、也是最後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之後她就半退出演藝圈並移居瑞士。她在1954年嫁給演員梅爾法利爾(Mel Ferrer)並生下兩個兒子,但在1968年離婚,1969年她與義大利心理醫師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再婚,兩人生下一子,但1982年仍以離婚收場。離婚後到她過世為止,奧黛麗都與荷蘭演員羅伯特沃德斯(Robert Wolders)維持著伴侶關係。

奧黛麗赫本演出不少膾炙人口的電影。(圖/達志)
奧黛麗赫本演出不少膾炙人口的電影。(圖/達志)

對許多人而言,奧黛麗赫本最無法磨滅的身影並不發生在銀幕上,在她生命最後的10年,將心力投注在全球需要幫助的孩童身上,198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派她為親善大使,經歷過戰爭恐怖的她,深悉飢餓與迫害對兒童一生造成的傷害,她不僅盡力募款,更親自出訪全球最需要關注的國家,次數高達逾50次,即使她已被診斷出罹癌也不曾終斷。

因她對兒童慈善工作的貢獻,奧黛麗1992年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1993年獲頒奧斯卡特別貢獻獎,但遺憾的是,她在有機會親自領獎前就香消玉殞,於1993年3月20日因癌症病逝於瑞士家中。她最後的銀幕作品是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1989年電影《直到永遠》,在片中化身指引主角到達天堂的天使,或許不是奧黛麗赫本最永難忘懷的作品,但或許是最能反應她晚年義行的角色。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