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上月陪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前往北農一市及環南市場視察。(圖取自王必勝臉書)
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上月陪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前往北農一市及環南市場視察。(圖取自王必勝臉書)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1年多,國內3度設置「前進指揮所」,次次都臨危受命擔任指揮官的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今分享指揮所運作秘辛。由於設置地點接近群聚現場,進出都需嚴格管制,過去還曾經歷過同仁確診的事件,大家一度感到相當忐忑。由於指揮所身處戰場,相當重視效率,每次開會都不拘泥於形式,大家圍圈圈就開始,多做少說、勤跑現場是關鍵。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舉辦「協力穩固COVID-19現下、儲備未來」研討會,邀請王必勝分享前進指揮所經驗。王必勝表示,前進指揮所成員分為固定和非固定,會依情況找來不同的人,像是京元電先前爆發移工群聚,就找了勞動部次長王安邦加入,依照組織架構,做好各自的分工。由於是前線執行單位,分工不能太細,知道誰發號施令,隨時做調整。

在前進指揮所,王必勝表示,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自身的安全,由於設置地點危險,會要求進出管制,外面的人不能隨意進來,進來的人需要篩檢,確認沒感染,才能維持指揮所的安全。先前也一度發生意外,指揮所人確診,造成蠻大的危機,雖然其他人有防護和自主管理,但心情也蠻忐忑,後來得知對方雖然做了快篩,但是對方快篩和他們做的不一樣。

王必勝表示,前進指揮所是接近事件的地方,但設置地點也要選擇相對安全之處,比如京元電,他們不會選擇宿舍,而是選擇在總公司不遠的會議室,設置既要方便也要兼顧安全。由於是在前線,設施要求不多,只要有通訊設備,簡單的工作設備、水電、飲食等即可。

在前進指揮所期間,王必勝表示,首要任務是要傳達指揮中心的命令,其次是反應現場的實際需求,這是因為指揮中心和總部身處遠端,不一定能知道前線的困難。另外,指揮所也要依照指揮中心政策制定計劃並執行,隨時回報,若遇到困難則隨時調整戰術。

在資源的盤點上,王必勝表示,出發前就會和指揮中心談好能給什麼資源。曾經有人看到照片,形容指揮所沒有「飛機、大砲」,怎麼做事?但他表示,其實最重要的是,當你需要「飛機、大砲」的時候,資源能不能到位。

舉例來說,前進指揮所曾在1、2天內移出900多名移工到各地檢疫所,當時交通部派來了數十輛大巴,全天候支援。除中央資源,指揮所也要了解現場的資源,像是電子廠就有很多資源可以運用,另也要了解個人的資源,由指揮官來進行調度。

王必勝表示,指揮所的運作不拘泥於形式、墨守成規,開會不需要主席,而是大家一起圍圈圈,時間不要長,多做少說,也要講求效率。例如現在交代的事情,2、3小時後就要問成果,速率很重要。由於事發現場不只有一個,像是電子廠就有8家需要追蹤,指揮所需要一一拜訪、了解發生什麼事情,因此勤跑現場也是關鍵,但同時要注意保護自己,這是因為他們對應的是病毒。

防疫的戰略目標是清零,王必勝表示,當他們到達陌生環境的時候,必須迅速確認狀況,人、事、時、地、物,這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感染事件的現場通報,在混亂的環境,初期很難去要求完美、一步到位,舉例來說,很多疫情事件,光是要一個名冊來做事,往往就很難精準,需就現有的開始處理。對此他常開玩笑,名冊處理完都還不是完全正確,隨著時間,也會慢慢浮現全貌。

王必勝表示,由於病毒潛伏期達14天,指揮所也急不來,必須有耐心慢慢收網,仔細評估,也要設定階段性里程碑,例如第幾天、第幾天安排採檢,就能階段性完成目標。待所有目標成功之後,也要勇敢結尾。

在前進指揮所撤退的時候,必須確認任務、和總部回報,安排後續管理的方式。王必勝舉例,假設是宿舍群聚,要針對移工的生活、住宿上的管理做優化,避免指揮所走了,一下子又復發。另外,清理戰場也很重要,對該謝謝的人說謝謝,該道歉的就道歉,答應別人的事情,也要儘量完成,才算是功成身退。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