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馬克斯.李希特,為了探討睡眠和意識之間的關聯,創作作品《舒眠曲》,演出特色之一是現場觀眾必須在台下入睡,被音樂包圍。圖為紀錄片《李希特舒眠曲》劇照。(造次映畫提供)
作曲家馬克斯.李希特,為了探討睡眠和意識之間的關聯,創作作品《舒眠曲》,演出特色之一是現場觀眾必須在台下入睡,被音樂包圍。圖為紀錄片《李希特舒眠曲》劇照。(造次映畫提供)

有一種音樂會,是聽的時候不需要正襟危坐,還可安心入睡,一睡8小時。在德國出生的英國作曲家馬克斯.李希特,為了探討睡眠、意識與音樂之間的關聯,創作作品《舒眠曲》,演出特色之一是現場觀眾必須在台下入睡,被音樂包圍,推出後,不只觀眾感覺新穎,同時也帶給樂手特別的感受。

李希特表示,音樂脫離不了社會,和社會與文化息息相關,「音樂是我們與社會和文化對話的一部分,加入睡眠這一環,是想實驗音樂表演可能的形式。」

資深樂評人林芳宜觀察,李希特有扎實的作曲訓練,「他選擇了如同回到母親子宮的頻率作曲,這些音高聽起來很簡單,但這樣的選擇,是非常當代的寫作技巧,他有意識地選擇素材,並達成他想要的目標。」

近期上映的紀錄片《李希特舒眠曲》記錄了現場演出過程,觀眾真的在台下躺在床上入睡,被現場演奏8小時的音樂包圍,林芳宜表示,這部作品的特點之一,在於現場觀眾同樣是作品的一部分,「在公眾下睡覺、失眠,是一種奇妙的體驗,旁邊還有陌生人,我思考,假如我是台下的觀眾,應該要整個晚上醒著,還是如常地睡著?」

林芳宜表示,無形的聲音和觀眾的睡眠意識,以及台上樂手的現場演奏,相互連結,成為獨一無二的表演,「這也啟發大眾,原來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失眠與睡眠,可成為創作素材的一環。」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