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林宜欣醫師)
(照片提供/林宜欣醫師)

「更年期荷爾蒙治療」為緩解更年期症狀的有效方法之一,卻有不少婦女擔心該療法恐致癌而裹足不前。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宜欣強調,只要適當接受治療前評估與諮詢,罹癌風險並不會增加。

隨著年齡增長,更年期是婦女會面臨的自然生理過程。更年期代表著卵巢衰竭生育期結束,多數女性會在45至55歲之間進入更年期,平均停經年齡則為51歲,在卵巢逐漸衰竭期間,可能會出現許多不舒服的症狀,全身性症狀包括熱潮紅、伴隨出汗和心跳加速、睡眠障礙、情緒變化、性慾減退等;局部症狀則是生殖泌尿症候群(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 GSM),包括頻尿、夜尿、泌尿感染、會陰部不適、陰部發炎等。林宜欣醫師說明,約有75%的女性在更年期期間會出現熱潮紅,將近90%的女性會出現其他更年期症狀,一旦症狀影響到生活品質,就建議向醫師尋求專業協助。

最新統計國人女性平均餘命達84.25歲,意味著有將近3分之1的歲月都處於停經狀態。醫師提醒,停經後因缺乏雌激素,骨質流失速度更快、更容易有骨質疏鬆或心血管問題,因此停經後的身體也需要更仔細的保養。

目前緩解更年期症狀的方式包括荷爾蒙療法、非荷爾蒙療法、生活方式改變等方案,應與醫師討論各種治療方案,針對不同的症狀選擇系統性或局部治療,也須依據治療方式及自身健康狀況評估各項治療的優點與風險。林宜欣醫師說明,醫界將更年期荷爾蒙治療視為緩解症狀的有效方法之一,成分包括雌激素及黃體素,荷爾蒙治療可以經由口服、經皮吸收、經靜脈或肌肉注射治療系統性全身症狀。

林宜欣醫師坦言,臨床上常常遇到門診病人擔心接受荷爾蒙治療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這主要是因為2002年美國國家衛生院公布的婦女健康促進計劃指出,60歲以上婦女接受補充荷爾蒙會增加乳癌風險。而較新的2019年大型整合性研究也發現,接受合併雌激素和黃體素治療的女性,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會比不使用荷爾蒙治療的女性高(尤其是在使用超過五年的情況下);而相較於接受合併雌激素和黃體素治療的女性,僅接受單一雌激素治療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較低。

然而,由於藥物的不斷更新與進展,不同的給藥方式、劑量、劑型等,都無法完全用過去的研究來解釋現在的藥物風險。現今的更年期荷爾蒙治療通常使用更低劑量的雌激素,有多種不同的給藥方式和吸收途徑,同時也會合併不同種類的黃體素。針對剛停經、年紀較輕的更年期婦女、沒有雌激素使用禁忌症、使用荷爾蒙治療持續時間不超過五年的情況下,罹患冠心病、中風、靜脈血栓栓塞和乳腺癌的風險並不會因此增加。此外,對於局部生殖泌尿症候群而非全身性更年期症狀,可以只使用局部低劑量的陰道雌激素治療,目前的證據顯示這樣的治療方式並不會增加乳癌風險。

林宜欣醫師最後補充,子宮內膜癌反而是另一個需要注意,可能與更年期荷爾蒙治療有關的癌症,目前研究已證明子宮未切除的婦女若使用單一雌激素治療,將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風險隨使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若能合併黃體素和雌激素將能減少內膜癌風險。而不論是全身性或局部陰道荷爾蒙,治療期間仍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與醫師更新治療計畫,切忌慢性處方籤一領再領,省略與醫師會談討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