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圈女性指揮家翹楚瑪琳艾索普的紀錄片《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將在2月3日上映。(造次文化提供)
古典音樂圈女性指揮家翹楚瑪琳艾索普的紀錄片《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將在2月3日上映。(造次文化提供)
瑪琳艾索普來自音樂世家,爸爸是小提琴家,媽媽是大提琴家,她小時候先是學鋼琴,後來學小提琴,9歲時有次和爸爸一起聽指揮名家伯恩斯坦的演出,讓她立志成為指揮家,後來伯恩斯坦也成為她的老師。(造次文化提供)
瑪琳艾索普來自音樂世家,爸爸是小提琴家,媽媽是大提琴家,她小時候先是學鋼琴,後來學小提琴,9歲時有次和爸爸一起聽指揮名家伯恩斯坦的演出,讓她立志成為指揮家,後來伯恩斯坦也成為她的老師。(造次文化提供)

古典音樂圈女性指揮家翹楚瑪琳艾索普的紀錄片《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將在2月3日上映。全片描述了她身為女性,在原本以男性為主的指揮世界裡闖出一片天,經過一次次的拒絕,仍不放棄,最終完成夢想,站上指揮舞台,佔有一席之地。

瑪琳艾索普在教學時,妙喻「古典音樂像熊」,她說,「當你看到熊,不是裝死,而是要想辦法讓熊覺得自己很大。」以此告訴學生,站在音樂面前,不能感到畏縮或害怕。

「別讓任何人對你說不可能。」瑪琳艾索普表示,她在追尋成為指揮家的路上,常常聽見「不可能」、「沒有女生當指揮家」、「你做不到」這樣的話,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現在我也當老師,我認為,如果有學生願意帶著熱忱來找你說:『我將成為你最好的學生。』如果你遇上這樣的人,不該放棄教他。」

瑪琳艾索普現為巴爾的摩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曾任巴西聖保羅州立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同時也是史上首位登上倫敦逍遙音樂節「最後一夜」的女性指揮家,是少數打破長年由男性統治的指揮台,至今仍在改寫紀錄的指揮家。

瑪琳艾索普來自音樂世家,爸爸是小提琴家,媽媽是大提琴家,她小時候先是學鋼琴,後來學小提琴,9歲時有次和爸爸一起聽指揮名家伯恩斯坦的演出,讓她立志成為指揮家,爸爸儘管認為「不可能」,卻也買了一盒指揮棒,作為鼓勵她追夢的禮物。

瑪琳艾索普在追逐指揮的道路上並不順遂,身為女性,申請工作坊時常常受到拒絕,但她仍持續精進,1988年,她如願參加檀格塢德音樂節,並獲得指揮首獎,也因此受到她童年偶像伯恩斯坦賞識,入其門下,在大師教導下,她的指揮技藝也日漸純熟。

瑪琳艾索普面對困難時並不退縮,例如,當她加入美國巴爾的摩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和首席指揮時,當時樂團委員會的部分成員發表聲明抗議她擔任這個職位,同時還有人編造黑函攻擊她,她表示,當時原本要放棄,但後來轉念,換了方式處理危機。

她找了一個機會,和團員說話,展現誠意,並表示她能提升樂團的音樂層次,這番談話化解了樂團成員的心防,也化解危機,她後來也以音樂實力證明,將樂團程度再度提升到另外一個程度,並帶團到卡內基廳演奏。

瑪琳艾索普認為,交響樂團每位團員都有自己的師承和學習,以及各自對樂譜的理解,作為指揮,就是統合一個共識,呈現音樂。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