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的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上出現一隻10公尺高的藍色雨馬,飛揚的彩色鬃毛,看起來神采奕奕,竄出的白煙,有如騰雲駕霧。這是紙風車劇團客家親子劇《雨馬》,下周末登場。(鄧博仁攝)
陰天的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上出現一隻10公尺高的藍色雨馬,飛揚的彩色鬃毛,看起來神采奕奕,竄出的白煙,有如騰雲駕霧。這是紙風車劇團客家親子劇《雨馬》,下周末登場。(鄧博仁攝)
紙風車再出發!執行長李永豐表示,數位時代來臨,要和手機網路娛樂搶觀眾,必須要想辦法吸睛。(鄧博仁攝)
紙風車再出發!執行長李永豐表示,數位時代來臨,要和手機網路娛樂搶觀眾,必須要想辦法吸睛。(鄧博仁攝)
10公尺高的雨馬,演員可攀爬到高處表演。(鄧博仁攝)
10公尺高的雨馬,演員可攀爬到高處表演。(鄧博仁攝)

陰天的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上出現一隻10公尺高的藍色雨馬,飛揚的彩色鬃毛,看起來神采奕奕,竄出的白煙,有如騰雲駕霧,演員必須攀爬上馬背演出,挑戰高難度動作。歷經疫情、火災,紙風車劇團創意總監李永豐,在所有的道具布景全都燒毀之後,重新打造一隻10公尺高的雨馬,推出客家親子劇《雨馬》,這周末登場。

這不是紙風車第一次打造大型道具,以往在廣場上飛舞的雙頭龍、小飛俠大型氣球,都帶給觀眾許多歡樂。李永豐表示,數位時代來臨,要和手機網路娛樂搶觀眾,必須要想辦法吸睛,「為了和數位時代競爭,我們要打破四面舞台,打造一種廟會式的氛圍,讓觀眾感受到現場的情感互動,劇情必須要當代,否則年輕觀眾不會想進來看戲,這是表演藝術要走的路。」

李永豐表示,越數位,就要越手工,「人們需要的是體驗,現場演出要用特別的形式,這不單單是為了藝術上的突破,而是要把觀眾找回劇場。」

手工打造的雨馬高10公尺,身長13公尺,肩寬為4.5公尺,身上的藍色皮膚是從客家藍染發想,上頭還有客家花布代表喜氣和富貴的花紋,飛揚的彩虹鬃毛,象徵著雨後會出現彩虹,是走過風雨的紙風車,送給孩子們的祝福。內部還有特殊機關,讓馬可隨著劇情走動,英氣煥發地在觀眾席行走,張嘴噴氣,帶給觀眾驚奇。

《雨馬》劇本是來自作家小野1991年的同名繪本,故事描述一隻馬總在雨天出現,在魔堡前面徘徊,牠身上藏有猴族和花族的祕密記憶,要帶著失去記憶的民族,重新找回自己的文化。演出語言為客語、國語。

小野表示,他在30年前為自己的兒子說這個故事,30年後則是為孫子說這故事,他表示,30年來,台灣成為自由民主的社會,「但關於追尋自己的認同,仍是台灣社會上較分裂的事情,這故事想說的是讓不童的族群找到自己的歷史,理解自己的文化,一起共存共榮,對未來懷有信心。」

演出將於3月12日、13日在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登場,免費入場,可至紙風車劇團臉書線上報名登記,因應防疫,現場只能有1千名觀眾入場。13日場次在網路上有現場直播。

紙風車劇團與客家委員會將於3月12、13日在兩廳院藝文廣場聯手推出最新戶外大型客家親子劇《雨馬》,8日特別率先亮相長13、高10公尺、重7噸的巨型移動藝術裝置「雨馬」,吸引許多往來民眾的目光。(鄧博仁攝)
紙風車劇團與客家委員會將於3月12、13日在兩廳院藝文廣場聯手推出最新戶外大型客家親子劇《雨馬》,8日特別率先亮相長13、高10公尺、重7噸的巨型移動藝術裝置「雨馬」,吸引許多往來民眾的目光。(鄧博仁攝)
紙風車劇團與客家委員會將於3月12、13日在兩廳院藝文廣場聯手推出最新戶外大型客家親子劇《雨馬》,8日特別率先亮相長13、高10公尺、重7噸的巨型移動藝術裝置「雨馬」,吸引許多往來民眾的目光。(鄧博仁攝)
紙風車劇團與客家委員會將於3月12、13日在兩廳院藝文廣場聯手推出最新戶外大型客家親子劇《雨馬》,8日特別率先亮相長13、高10公尺、重7噸的巨型移動藝術裝置「雨馬」,吸引許多往來民眾的目光。(鄧博仁攝)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