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灘鎮」建在懸崖峭壁上屹立不搖千年,原有保存完好且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豈料2005年因烏江彭水電站,最終全鎮被搬遷。(示意圖/達志影像)
「龔灘鎮」建在懸崖峭壁上屹立不搖千年,原有保存完好且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豈料2005年因烏江彭水電站,最終全鎮被搬遷。(示意圖/達志影像)

懸在峭壁上的古鎮,竟能屹立不搖千年。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部的「龔灘鎮」,原有保存完好,且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建築以青石板街和支撐於亂石懸崖的木吊腳樓為特色,在2001年更被評為重慶市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首,不過2005年因烏江彭水電站修建,迫使古鎮搬遷。

綜合陸媒報導,史料記載龔灘鎮建於三國,在明萬歷元年,因鳳凰山南麓垮塌,導致水流湍急而形成險灘,再者當地人以龔姓居多,因此被命名為「龔灘」,直到雍正十三年後,龔灘逐漸成為商貿集市中心,到民國時期更是繁榮,龔灘江面上全是交易船隻,背夫、船夫和商人擠進短短2公里石板街上,人數多達1萬多。

而龔灘鎮的建築特色,就是吊腳樓和青石板鋪,其中吊腳樓又稱「吊樓子」,多依山就勢而建的干欄式民居,看起來就像是懸掛在峭壁上,是大陸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特殊建築設計,一般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較為通風、乾燥、防潮,因此作為起居室,而下層則是豬牛欄圈,或用於堆放雜物。

不過在2005年,完成烏江彭水電站修建工作,龔灘鎮正好在淹沒線以下,為了保留古鎮,便進行原樣重建的搬遷工作,直到2009年才完成,如今坐落於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的烏江東岸,現存石板街、200多個四合院、150多堵特殊封火牆,以及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總人口約2.1萬人,儘管所在地已不是原址,但古鎮仍保有千年的歷史風格。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