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研究主要由美國特勤局(USSS)和聯邦調查局所(FBI)主導。(圖/路透社)
該項研究主要由美國特勤局(USSS)和聯邦調查局所(FBI)主導。(圖/路透社)

全美槍枝氾濫導致悲劇事件頻傳,尤其近期發生21名師生魂斷德州羅伯小學(Robb Elementary School),再次撼動國際社會。研究校園槍擊案件逾20年、前美國特勤局心理學家蘭達佐(Marisa Randazzo)表示,歷年校園槍手犯罪前有相似的4步驟,若能適時發現將有助於降低罪事件。

該項研究主要由美國特勤局(USSS)和聯邦調查局所(FBI)主導,蘭達佐告訴《每日郵報》,歷年來發生的多起校園槍擊事件顯示,槍手在鑄下大錯前都有類似行為模式,代表這不是百分之百阻止不了。她表示,「事出必有因,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悲劇重蹈覆轍。」

當槍手進行犯罪時,腦中的意識流大概是這樣運作。一、產生一個傷害人的念頭;二、著手計畫,甚至翻出過往案件研究以獲得靈感;三、準備武器、裝備;四、展開流血行動。過程可能需費時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報導指出,種種跡象表明德州槍手拉莫斯(Salvador Ramos)遵循上述4步驟,包括他告訴同事正在存錢買武器的訊息,在臉書與陌生人交談。「槍擊事件是事先計畫好的,而非衝動行事。」因此,向他人釋出暴力計畫相當合理又常見。

事實上,檢調人員透過事後與兇嫌進行談話發現,犯罪前一秒他們情緒上大多感到矛盾,當下開槍時總覺得沮喪,甚至想死。有些人覺得事情必須走到這一步,有些人則不然,反而不情願。

這就是為什麼校園槍擊案中「行為風險評估」被視為最佳工具,儘管各大專院校以及工作場域已有完善的風險評估小組,然而,加強地方執法部門訓練;教育孩童當獲得類似危險訊息時下一步該怎麼做;為孩童、青少年定期規劃心理疾病篩檢,這三大策略將有助於美國校園走向更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