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鳥2號攜回的龍宮小行星的岩石樣本,漆黑如同煤碳,確實如此,它的主成分就是碳。(圖/JAXA)
隼鳥2號攜回的龍宮小行星的岩石樣本,漆黑如同煤碳,確實如此,它的主成分就是碳。(圖/JAXA)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在去年底完成攜回「龍宮」(Ryugu)小行星的岩石樣本,如今首批分析報告終於出爐。這些岩石非常黑,反光率只有0.02%,稱的上太陽系裡最黑暗的物質。

科學警報(Science Alert)報導,「龍宮」小行星原名 1999 JU3,是一個直徑僅有1公里的小天體,它也很尋常,被分類為「C型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常見的小行星之一。從遙測觀察就知道,這些小行星富含碳,因此顏色很深。

雖然它很普通,但它注定名留天文學史冊,因為它是第2顆取回土壤岩石樣本的小行星。至於第1次任務也很傳奇,就是「隼鳥1號」(Hayabusa)的「糸川」(Itokawa)小行星探測任務,它命運多舛,雖然成功返回,但是樣本收集系統故障,僅取得微量的塵埃。

隼鳥2號則在前輩的經驗下取得完美的成功,取回的岩石樣本多達10公斤以上。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 的天文學家矢田徹(Toru Yada),完成了龍宮的第一篇論文,他提到這顆小行星非常黑暗。通常C型小行星具的陽光反射率是0.03~ 0.09,這已經很暗了,但龍宮還要更暗,僅有0.02,意思是陽光照在龍宮上,只有2%的光線會被反射,相比之下柏油瀝青都比它會反光,瀝清的反光率為0.04。

這顆小行星也是非常多孔的,孔隙率為46%,可以說相當的疏鬆。以前地球上也有收集一些碳質隕石,不過都相對結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孔隙多的隕石早在大氣層就燒光,或是分解了。

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Université Paris-Saclay)的天文學家保羅蓋特(Cédric Pilorget)也分析了龍宮的成分。龍宮的岩石類似矽酸鹽質頁岩,或是黏土礦物為主,不過地球上的頁岩與黏土礦物是水合成的,但是龍宮並不是,這可以說明它多孔的特性。

龍宮的岩石被證明是太陽系裡最原始的,它是太陽系生成後的殘餘物質,或許正是星際塵埃的典型。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