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5月10日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大爆以來,台灣歷經了長達兩個多月,確診動輒數百例的艱苦抗疫時期。(圖/遠見提供)
自從5月10日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大爆以來,台灣歷經了長達兩個多月,確診動輒數百例的艱苦抗疫時期。(圖/遠見提供)

5月起疫情炸鍋,各級政府如臨大敵,「疫情」無疑是對執政者的緊急抽考。抗疫如同作戰,22縣市雖遵循同一套基本功:篩檢、疫調、匡列、隔離。但縣市之間,疫情、地理及醫療能量不盡相同, 22縣市也各自展現出抗疫獨門招數。台灣同島一命,22縣市更是如此,《遠見》除了檢視抗疫豐碩成果外,更希望這一次疫情急速升溫的臨時考,讓百里侯們能謹記寶貴經驗,讓未來施政更得心應手。

自從5月10日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大爆以來,台灣歷經了長達兩個多月,確診動輒數百例的艱苦抗疫時期。直到7月17日,確診案例首度降至個位數,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並指出7月27日可能降回二級,才讓疫情初露曙光。而再次寫下抗疫奇蹟的台灣,彷彿再次告訴世界,「對抗病毒,不是不可能。」

然而,相較於之前一年多來的「加零」神話,這次是完全不同的風景。

由於去年,在沒有大規模的社區感染之際,防疫的重心,在於「中央」的邊境管理,而今年,防疫的重責大任,除了中央,隨著病毒深入民間,對各地縣市政府首長來說,絕對是執政以來最具既視感的夢魘。

兩個月來,隨著各縣市疫情數字,赤裸裸地被攤在陽光下,仿如縣市首長甚或整個團隊的執行、溝通暨危機處理的成績單,更可謂為最嚴厲的殘酷舞台。因此,22縣市,無人輕怠,頓時,開記者會、設計防疫工具、制定精準防疫政策……成了縣市之間展現治理量能的最大競技場。

為此,《遠見》在疫情期間,盡可能地與十數位縣市首長視訊連線,或以書面採訪蒐集了22縣市的防疫作為。

乍看之下,各縣市都遵循同一套基本功:篩檢、疫調、匡列、隔離。但由於縣市之間,疫情、地理環境、風土民情及醫療能量不盡相同,因此,因地制宜的22縣市,各自展現出防疫特色,也堪為台灣防疫史上的重要篇章。

兵貴神速,比病毒跑得更快的SOP

戰爭,講求速度;面對病毒侵襲,要跑在擴散前,才有可能打破傳染鏈。

跟Covid-19原型病毒株不同,英國Alpha變種傳染力強了50%,而印度Delta變種又比英國變種再強50%,相較原型,強了兩倍。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就說,「匡列到手軟,沒有親自體驗病毒傳播速率,不知道它跑這麼快。」

過去台灣守住本土疫情時採用的SOP,面對新型病毒顯得太過遲緩,各地縣市政府無不想盡辦法加速疫調、匡列跟隔離的流程,才有可能跑得比病毒感染的速度快。

例如,新北市就決定針對熱區採用大量快篩的方式,從設立快篩站、調整快篩站的點位,積極鼓勵民眾出面接受篩檢,再迅速遞送資料給公衛團隊參考,都全面加速。

不只如此,新北市更以「快篩陽性」作為防疫參考基準,不打算等到PCR採檢結果出來才行動,順利把整個病毒傳染鏈阻隔在新北市,沒有造成全台的第三波大爆發。

另一個速度典範,則是遭遇「葡萄王」事件襲擊的彰化縣。

公衛出身的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為了要跟病毒「搶快」,一改過去確診後才針對家人等密切接觸者篩檢,將篩檢、疫調跟匡列三步驟同步執行,把所有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都直接匡列並同步採檢,因而將以往需要3~4天才能完成的相關程序,如今,縮短了兩天。

台中市府也同樣透過大量快篩,企圖快速找出潛伏的病毒傳染鏈,一旦有發現社區感染疑慮的同時,市府便直接到當地成立前進指揮所。雖遭外界一度批評這樣大量快篩宛如「大砲打小鳥」,但台中衛生局長曾梓展直言,「只要找到一個確診者就很值得!像是北屯區大坑里的篩檢,就順利找出多例家庭感染。」

因地制宜,依地區特性,採不同防疫措施

除了快,各縣市也按照區域特性,彈性採用各種「最符合在地」的作法,讓縣市防疫從原本的被動化為主動。

1.雙北地區〉居民兩地往返,科技防疫成清零關鍵

雙北人口密集、交流密切,很多人白天在台北上班,晚上回到新北居所。此即何以北市萬華區爆出疫情後,環繞萬華的新北市八個行政區,馬上爆發。

面對這種「大量居民兩地移動」的特性,雙北透過「科技防疫」,針對熱區、冷區執行不同的應對模式。熱區廣篩、冷區精準疫調,將確診者一個一個撈出,終於成功壓制病毒擴散,逼近清零。

2.桃竹苗地區〉大量移工群聚,跨縣市共組防疫聯盟

桃竹苗是台灣半導體科技廊帶所在地,緊握台灣經濟命脈,從苗栗縣傳出京元電子廠傳出移工群聚染疫開始,新竹縣市到桃園無不繃緊神經,尤其桃園又是全台移工的大本營,因此,除了地緣關係,關係緊密的產業鏈關係,都令這三縣市無法鬆懈。

在本次面對移工染疫,新竹市長林智堅除了積極針對科學園區進行防疫管制外,「跨縣市協作」更成了重中之重。

在苗栗和竹南地區疫情升溫時,新竹市便聯合起在地政府成立了「竹竹苗防疫聯盟」,共同追進抗疫工作。桃園市府則協助聘雇移工的企業,兩週內快篩約兩萬人次,慶幸全數陰性。

3.中部地區〉家族互動多,大量匡列親友密切接觸者

從台中跟彰化的家戶感染案例,就可以看出,中部地區當地大家族互動密切的傳統。

葉彥伯透過疫調觀察到,「中部地區人跟人之間關係連結緊密,各個家族、親戚間聚會頻繁,造成病毒感染力非常強。」因此針對彼此密切接觸者、親戚的大規模篩檢與匡列就顯得非常重要。

4.南部地區〉外地遊子眾多,高雄、屏東攔截返鄉病毒

高雄與屏東位處南台灣,第一時間雖遠離疫情重災區的雙北,但由於有大量外地工作的遊子,這些人「避難歸鄉」,反而帶回病毒。

例如,高雄在疫情爆發後近兩個月期間的新增確診個案,無一例外,都是外地返鄉所致。而在屏東引爆Delta病毒感染的嬤孫,更是從遙遠的祕魯返鄉。

針對海港都市的特性,高雄市去年12月底,凡遠洋漁船返港,持續針對入境船員進行檢疫,強化小港、前鎮區漁船停泊碼頭監控警報設備、增派港區巡邏警力,強化港口全船檢疫船隻梯口管制及卸魚區域防疫管理,全力阻絕港外病毒。

另一方面,屏東縣在醫療資源相對不豐的情況下,先透過確診者病毒基因定序,揪出難纏Delta病毒感染個案的關聯,再透過群聚的村莊進行「微封城」等高強度措施,才順利守住這令人頭痛的Delta病毒。

5.東部與離島〉醫療資源少,邊境防疫阻絕病毒

東部與離島地區,最大特徵就是偏鄉多、醫療資源少,一旦疫情爆發,地方醫療系統必定無法承受,所以如何防微杜漸,就成為關鍵。

例如,金門縣著眼醫療資源有限,便強硬要求針對入境金門的旅客,在機場、港口接受快篩,完全不給病毒進入島上的機會。就算一度和指揮中心意見相左,但對照如今金門仍維持零確診的情況,離島縣市採用邊境防疫至關重要。

而台東縣,在雙北返鄉民眾帶進偏鄉地區的群聚感染,為了因應,在地村里長均協助衛生所進行全面篩檢,並配合居家隔離。此後,衛生所跟在地鄉親都會勸導從外縣市返鄉的人接受快篩,才成功守住疫情。

科技防疫,看見縣市數位化投資成果

這次疫情,不管是針對確診者的疫調追蹤,提供大眾資訊的防疫地圖,民眾最關心的疫苗預約,或是紓困申請,都可看見「科技」的痕跡,而這也意外檢視了各縣市政府的數位化程度。

精準疫調〉 電子足跡,拼出疫調核實最後一哩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縣市靠著科技防疫的措施,順利減少行政資源的多餘消耗,當能抓到感染源,並匡列確診者,就不需要動用封城的極端手段,減少民眾生活受影響程度。

然而,疫調時,常遇到民眾因為隱私問題,不願完整吐實行蹤,這時,電子足跡、基因定序等科技手法,就成了核實疫調最後一哩的關鍵。

屏東縣長潘孟安說,藉助警政系統之力,以偵辦刑案的模式,協助調閱監視器、向電信業者申請電子足跡,對核實疫調、找出確診者足跡至為關鍵。

防疫地圖〉 大數據立功,雙北清零關鍵

雙北在疫情期間推出的「防疫地圖」,民眾上網就能查詢是否位於疫情熱區,疫情資訊貼身透明,也讓市府團隊可以更精準決策。而這仰賴雙北市府在「智慧城市」下的長期功夫,整合醫療、消防到防疫相關資訊,做出可以顯示時間、地理的防疫地圖,除了顯示冷區跟熱區,還有整體疫情的發展變化。

疫苗預約〉 縣政App加載,台東線上預約系統快速上線

第一波疫苗預約時,僅有台北市和台東縣推出線上疫苗預約系統,台東縣能這麼迅速,關鍵在台東本來就有「TTPush踢一下」縣政App平台。

透過功能加載,和協力廠商共同上線一套能完整處理線上預約疫苗需求的系統,順利在兩天內,就打完整整8000劑疫苗,沒有殘劑問題。台東縣長饒慶鈴坦言,雖然過程有不少民眾抱怨,但沒有人想走回頭路用電話預約。

外送平台〉 消弭數位落差,高雄、台南幫頭家拚生計

受疫情打擊最大的餐飲業和計程車業,台南和高雄都推出市府版的線上訂餐外送平台:「高雄好家載」跟「台南便利送」。

高雄好家載結合LINE、一卡通、餐飲業者和計程車業者,透過LINE平台點餐,讓計程車業者可協助餐飲業者外送餐點;台南便利送則結合物流業者、計程車業者、與商家攤販,媒合16處市場、11處商圈,加上家樂福及全聯生鮮超市,累計超過1.3萬筆訂單。

高雄與台南特別鎖定原本不會使用線上外送平台的「數位弱勢族群」,從頭教起如何建立線上菜單、操作POS機系統等,弭平數位落差。

疫情,是對政府數位力的總體檢

曾任行政院政委,負責推動國家數位政策的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共同創辦人蔡玉玲指出,這次各地方政府能成功運用科技防疫,是台灣獨有的利基。

台灣網路滲透率非常高,超過85%以上的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而LINE的用戶數又非常多,所以,很多平台都透過LINE來建構。

蔡玉玲指出,政府在數位化應該追求兩個層面,首先,是透過數位,成為更有「效率」的政府;再來是透過數位分享,成為更「透明」的政府。

效率方面,這次疫情來襲,讓各地縣市政府發揮過去所建置好科技應用,也同步讓政府檢視過去採購的設備、系統是不是有效?

透明方面,民眾對政府運用科技防疫,最在意的其實是「個資保護」問題,「一旦政府濫用個資,誰能有效監督它?」她建議,可透過司法部門成立監督機關,像隸屬於法務部的廉政署形式。

回顧過去兩個月,台灣宛如經歷一場噩夢。至7月25日截稿前,共有1萬5571例確診,多達786位患者失去生命。但如果對比世界各國,台灣的防疫成績著實傲人,各縣市團隊居功厥偉。未來解封後,除了仰賴疫苗覆蓋率順利提高外,更期盼各地縣市政府能經由這次的防疫經驗,做出更好、更充足的預備,全力防堵變種病毒再次大規模流行,別讓「封城」再來。

本文作者:馮紹恩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422期》)

《遠見雜誌8月號422期》
《遠見雜誌8月號422期》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