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公斤綠蠵龜擱淺, 解剖誤食17公分釣具造成結腸穿孔壞死。(海洋保育署提供/林雅惠高雄傳真)
128公斤綠蠵龜擱淺, 解剖誤食17公分釣具造成結腸穿孔壞死。(海洋保育署提供/林雅惠高雄傳真)

海洋保育署今日公布第2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今年4月到6月全台共有38隻鯨豚及74隻海龜擱淺通報,其中一隻於基隆八斗子港口外綠蠵龜死亡個體,背甲曲線長103公分、寬92公分,重達128.8公斤,為通報案件中少見,破百公斤的大型個體,經病理解剖研判死因為誤食長17公分釣具,造成結腸穿孔壞死所導致,6月底發生中油大林煉油廠漏油事件,對小琉球、墾丁一帶沿岸環境和生態造成威脅,所幸後續未接獲相關擱淺案件通報。

海洋保育署表示,6月底發生中油大林煉油廠漏油事件,對小琉球、墾丁一帶沿岸環境和生態造成威脅,事件發生時海保署立即召開緊急應變視訊會議,並指派專人現場監控,與屏東縣政府動員投入現場處理工作,啟動海保救援網(MARN) 救援團隊緊急待命及應變,邀集在地志工團隊及守護計畫團隊,進行現場狀況監測、回報及緊急處理,並擬定油污事件鯨豚及海龜現場緊急處置因應指引,所幸後續未接獲相關擱淺案件通報。

海保署指出,第2季全台共有37起鯨豚擱淺案件通報,共計 38隻鯨豚擱淺,其中死亡有37隻 (97.4%)、活體擱淺有1隻(2.6%),本季鯨豚擱淺通報數量是近 3年來最低,通報數量前3名為連江縣 (11隻)、 基隆市(5隻)及金門縣(4隻),而通報種類以露脊鼠海豚14隻最多。22隻死亡鯨豚因個體腐爛,難以判斷死因,另有3隻暫時冰存待後續解剖,其餘12隻經解剖後初判可能死亡原因包括漁業混獲致死(11隻)、疾病(1隻)及船擊 (1隻)。

在海龜通報部分,回顧近三年第2季的海龜擱淺通報案件,2018年47隻,2019年為71隻,2020年為57隻,2021年第2季海龜通報案件數為74隻,略高於前2年同期數量。通報數量前3名為澎湖縣(22隻) 、新北市(18隻)及臺東縣(8隻),通報種類以綠蠵龜最多(60隻)。第2季有11隻海龜進行病理解剖以釐清死亡原因,其中6隻寄生蟲感染導致死亡,4隻腸胃道中發現人造物,另1隻病理解剖報告資料整理中,待後續報告出爐。

另經空拍調查觀察小琉球海域的海龜族群數量與分布,海龜數量與過去資料相比並無明顯變化,數量同樣約為100至300隻上下,7月初更觀察到紀錄以來最多的805隻海龜。

(本文由 中國時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