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團隊拍攝「台中市的藍天與白雲」紀錄片,提升台中市民的環境識能。(圖/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公衛團隊拍攝「台中市的藍天與白雲」紀錄片,提升台中市民的環境識能。(圖/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除了新冠疫情外,空氣污染與大眾健康息息相關,為此,中部地區的空氣污染狀況近年來成為社會大眾專注的課題;中國醫藥大學執行高教深耕計畫的過程中,透過講座、參訪來推展科學普及關懷在地環境,今年將進行拍攝「台中市的藍天與白雲」紀錄片,有助於提升市民的環境識能。

長久以來,台中市被大眾視為存在許多空氣污染排放源的地方,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大型火力發電廠、三座大型的都市垃圾焚化爐、大型的煉鋼廠、科學工業園區、大型的製漿造紙廠等,另外還有零星的小型工廠散佈其間;許多的科學研究報告指出,空氣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呼吸系統,造成氣喘、降低肺功能,甚至與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有關。

為提供在地居民正確的環境衛生與社區健康的觀念,提升台中市居民的生活品質,近三來,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主任許惠悰教授團隊在高教深耕計畫的支持下,帶領公衛學生參觀台中火力發電廠、台中市后里都市垃圾焚化爐、台中市環保局設立之空氣品質監測站等,認識在地的環境特色、污染源的種類、型態及環境管理與監測系統,提升學生實務面的專業能力。中國醫大不僅拍攝環境紀錄片要喚起國人從自身做起重視空污問題,更舉辦健康講座讓民眾更加了解衛教保健。

然而,COVID-19世紀之疫也改變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更衝擊全球學校教育,如何能夠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重要課題。高雄醫學大學於上周舉辦「2021年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以全球關注的「後疫情時代醫學教育新典範」為主題,特別邀請美國、英國、紐西蘭與台灣長期深耕醫學教育的教授學者,以線上方式對疫情下的醫學教育因應進行討論。

研討會不但吸引近3000人同時參與,YouTube上的點閱率更是超過4萬4000人次,來自各醫學校院、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及醫護同仁都踴躍參與,大家共同在線上探討疫情肆虐下醫學教育所遭遇到的衝擊及因應,研討會探討的議題與角度橫跨不同國家與台灣所遇到的情形,跨國學者與專家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醫學教育的未來。

此次研討會獲得參與者非常高度的肯定與讚許,高雄醫學大學鐘育志校長致詞時表示,為了對抗疫情,醫療、生技產業和公共衛生系統有著更緊密的合作,從防疫政策制定、人力和資源的調度、疫苗的研發、治療方案的精進和衛教宣導等,人們期盼醫師肩負更多公共衛生的責任,走出分科精細的醫學專業,以宏觀的視野來探究疫情對人類生活和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所帶來的健康危害,並能及時回應,提供正確的資訊以協助人們做出合宜的判斷和選擇。

因此,培養醫學生具備宏觀視野、人文感知、獨立思辨和終生學習的能力,也是後疫情時代的醫學教育主軸之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也強調,疫情不只改變醫療環境型態,連同醫學教育的方法也跟著調整,視訊教學以及會議變成大家的生活日常,不過不變的是師長們教學的熱誠,大家一直想方法設計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的課程內容,希望能夠實施停課不停學的政策。

高醫舉辦「2021年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與會講者貴賓線上合影。(圖/高雄醫學大學提供)
高醫舉辦「2021年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與會講者貴賓線上合影。(圖/高雄醫學大學提供)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表示,因疫情改變學習型態,很多學生都已適應,也因此激發出3C潛能,目前本土疫情逐漸趨緩,9月全台師生有望回歸正常校園生活,若大一新生有選課問題,可歡迎上1111TUN大學網熱門討論區,此區集結許多大學生們關心的議題,諸如:升學面試、打工家教、選課技巧、美食熱搜等夯話題,一次就能獲取各類資訊,如果你有更新的情報也能馬上分享討論,輕鬆選課都ALL趴,吃遍美食不踩雷。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