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解密」系列第七場活動,聚焦YouTube 平台責任的主題,邀請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資深總監陳容歆(左)與《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頻道創作者張志祺進行分享。(Google提供)
「Google解密」系列第七場活動,聚焦YouTube 平台責任的主題,邀請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資深總監陳容歆(左)與《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頻道創作者張志祺進行分享。(Google提供)

Google台灣於23日舉行「Google解密」系列第七場活動,聚焦YouTube 平台責任,並邀請知名創作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頻道創作者張志祺現身說法,以創作者角度出發分享觀點與建議。如果你好奇YouTube平台在運作上的主軸,可進一步了解。

一、「內容審查」vs.「內容調控」

Google旗下的YouTube是一個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平台,如何判斷哪一些使用者(或稱創作者)所上傳的內容可以保留在平台上,就是最關鍵的問題。對此,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資深總監陳容歆指出「YouTube 對於影片內容是在進行「內容調控 (Content Moderation)」,也就是依照情境脈絡 (Context) 對內容進行判斷與處理,而不是「內容審查 (Content Censorship)」這類一言堂式的禁止方式。

若以女性裸露胸部(露點)的內容為例,以「內容審查」的角度則影片全部下架。但若是「內容調控」的話,就會是情境來處理,例如影片有女性裸露胸部,但該影片內容是「餵母乳」的宣導與衛教影片,YouTube 可能會允許發布影片;但該影片在穆斯林國家由於當地風俗民情與法規,則會被移除。

二、YouTube 運用兩套規範把關影片與廣告內容

針對YouTube上的內容,為為提供觀眾安全且健康的觀影體驗,分別透過「社群規範」以及「Google 廣告政策」確保創作者、廣告主提供的影片與廣告內容合宜。

YouTube 透過「社群規範」以及「Google 廣告政策」規範平台內容。(Google提供)
YouTube 透過「社群規範」以及「Google 廣告政策」規範平台內容。(Google提供)

YouTube《社群規範》針對創作者產製的內容及行為制訂明確標準,以保護觀眾的觀影體驗。規範內容涵蓋「垃圾內容、詐欺行為與詐騙」、「敏感內容」如裸露與色情、「暴力或危險內容」如仇恨言論、煽動暴力、網路霸菱等行為,以及「管制商品」如販售非法或管制商品與服務等四大面向;無論是影片、留言、聊天室訊息都在此規範的範疇。

Google 廣告政策則是針對運用 Google Ads 帳戶的廣告主進行規範,除了確保廣告內容遵守法律要求外,更希望確保使用者享有安全而正面的體驗。廣告政策涵蓋四大範圍,包含「禁止宣傳的內容」、「禁止使用的手法」、「管制內容和功能」、「編輯和技術規範」。

YouTube指出,《社群規範》及廣告政策看似兩套規範,在規範影片及廣告內容上仍具有高度一致性,例如均禁止暴力、敏感、詐欺、仇恨等內容,並同時設有相對應的警告及移除等違規處置措施。

具體運作上,YouTube則運用「系統自動偵測」以及「人工判讀」把關不當影片,不過,少數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內容,以及有心人士不斷翻新手法以規避 YouTube 系統偵測,則更仰賴「使用者檢舉」以進行人工判讀。YouTube 除了持續透過改善機器學習判讀能力、更新偵測系統以降低不當內容出現,也鼓勵觀眾檢舉不當內容及留言,藉此提升系統偵測能力及不當內容的移除成效。

YouTube 分享為影片內容把關的機制。(Google提供)
YouTube 分享為影片內容把關的機制。(Google提供)

根據 YouTube 社群規範違規處置報告,今年 1 月至 3 月 YouTube 共移除了 950 萬支以上的違反社群規範的影片,67% 影片在觀看次數不到 10 次 (包含 0 次) 就遭到移除。整體而言,違規影片收視率介於 0.16% 到 0.18%,亦即在 YouTube 上每一萬觀看次數中,有 16 到 18 次觀看了違規內容。與 2017 年同一季相比,違規影片的收視率下降了超過 70%。

三、機器學習系統偵測不當廣告 使用者檢舉有助移除新型態詐騙

網路內容日新月異,Google 及 YouTube 因此持續尋求方法讓使用者能獲得安全的體驗。針對 YouTube 平台上的廣告內容,Google 廣告政策規範廣告主禁止投放含有不當內容的廣告,也會依照政策處置誘餌式點擊廣告、仿冒商品、助長欺騙行為等違規情形。

不過近期發現,試圖誤導使用者的投機型廣告及欺詐行為持續增加,有心人士利用偽裝、宣傳實際上不存在的網路商家、或放送電話詐騙廣告等方式,企圖規避系統偵測,或誘騙不知情的消費者離開平台,以便進行詐騙。YouTube 建議使用者協助檢舉不當廣告,以優化偵測系統的機器學習能力,有助移除新型態詐騙等不當廣告內容。

針對近期詐騙與博弈廣告,由於有許多使用者檢舉並提供詳細的資訊,讓Google 已進行人工判讀並訓練模型。在台灣,從今年三月起到現在,總共移除了 100 個頻道、5000+ 支運彩相關的廣告,讓系統未來可以自動偵測這類不當的廣告,提供更健康的數位廣告生態。

YouTube 收到觀眾檢舉時,均採取謹慎態度判讀遭到檢舉的廣告,並視個案情況採取相對應的行動。YouTube 建議使用者在檢舉時提供更多詳細的資訊,包含影片中出現不當內容的時間戳記,或者說明清楚可能違規的原因,有助我們更了解廣告違規的狀況,以做出公正的決定。

Google 及 YouTube 持續投入技術以強化偵測刻意迴避行為,並根據聯播網訊號、帳戶活動記錄、行為模式和使用者意見,持續改善自動偵測技術和人工審查流程。

根據 2020 年廣告安全報告,Google 去年在全球封鎖或移除約 31 億則違反政策的廣告,並將 64 億則廣告列入管制,未來我們會持續投入政策制定、諮詢專家團隊並精進違規處置技術,以便及早發現潛在威脅,確保使用者、創作者、發布商和廣告客戶獲得安全的體驗。

四、YouTube 與創作者共同推動數位素養提升平台觀影體驗

維持社群平台的健康與內容的妥善,不僅是平台的責任,提升使用者的數位素養,是YouTube 與創作者都須關注的議題,並且嘗試一同來提升使用者對此的認知。數位素養是網路使用者判斷、使用網路資訊的重要根本;而YouTube 期待與更多創作者共同推動數位素養,當前YouTube 透過三大面向提升數位素養:

(一)透過產品服務確保使用者觀看合適內容,協助家長、青少年或兒童建立的使用原則及數位身心健康的保護措施,例如:YouTube 受監督模式、YouTube Kids、Google 的 Family Link 等都是家長的好幫手。

(二)將相關規範透明化,YouTube 說明中心涵蓋創作者建立頻道後的帳戶管理與設定,如何管理頻道會員,有哪些方法可以推動頻道成長,到包含廣告政策、檢舉機制與違規處置,近期也納入 Covid-19 有關內容,使用者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說明中心網站裡找到解答。

(三)YouTube 以 4R 原則落實平台責任

(1)移除 (Remove):發現並移除違反政策規定的內容 (《社群規範》警告基本須知)。YouTube 仰賴人為判斷和技術來檢舉不當內容,現在我們已可利用自動偵測系統偵測出 YouTube 上 94% 的違規內容,而當中有 75% 的影片在觀看次數不到 10 次之前便會遭到移除。

(2)優先(Raise):在搜尋結果或推薦影片中優先顯示具有公信力的內容,例如疫情期間YouTube和各地衛生組織合作,確保人們接收醫療機構的正確資訊。我們也盡速提供可靠的即時新聞資訊、提供額外資訊讓使用者判斷獲得的資訊是否具有公信力。

(3)減少(Reduce):針對系統進行調整,以減少推薦有害、遊走在政策邊緣的內容,以及錯誤訊息。

(4)獎勵(Reward):透過廣告政策獎勵值得信賴的合格創作者。一來為了提供使用者安全的觀影體驗,二來廣告主會在意廣告投放的內容是否符合品牌形象,因此我們透過營利政策鼓勵創作符合社群規範的內容。YouTube也持續開發其他收入工具,例如超級留言、超級貼圖,鼓勵合格創作者創作。

YouTube方面觀察,由於使用者對於創作者的信賴日深,有時若是由創作者方發動來討論特定議題,有時比官方出面更具效果。因此如何維持與創作者社群的良好互動,並且共同經營平台,維持平台的健康,考驗YouTube的智慧;創作者又如何在迎合觀眾喜好的基礎上,善盡社會責任,發揮正面影響力,也是YouTube創作者越來越不可忽視的議題。最後,身為社群平台黃金三角之一的使用者們,更是能否讓平台持續維持的關鍵之一,妥善使用檢舉機制、提升數位素養,也是網路使用者應積極思考的面向。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