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善惡,我想告訴你。(圖/讀者雜誌提供)
關於善惡,我想告訴你。(圖/讀者雜誌提供)

有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說「世間無善人」。我不是學者,關於善惡我無法告訴你絕對的真理是什麼,但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惡棍。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你長大以後不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這世界的運行法則中有一個基本原理:在人生的每一個小群體中,無論在幼稚園還是在有落地窗的獨立辦公室,你遇到的人都會把周圍人劃分為兩類,強者和弱者。

但在二者之間,其實還有一類人。這是最危險的群體。他們害怕跌到弱者的一方,又對強者無計可施,於是總對弱者拳打腳踢。他們總會以莫須有的藉口,把弱小的人推到牆角。

我和其他父母一樣,既害怕你被人推到操場角落,也害怕你對別人拳打腳踢;既害怕你被欺負,也害怕你欺負別人。這兩種處境我都經歷過,相信我,二者的滋味都令人不好受。

所以我們需要聊聊善惡,我想這應該是當爸爸的責任吧。老實說,我不知道該從哪兒講起,不如我們講個故事吧。

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送葬者」的摔跤手,住在一個遙遠的國度。在這個國家裡,所有的摔跤手最渴望的就是參加全國摔跤比賽,在成千上萬名觀眾面前打敗對手,戴上象徵冠軍的金腰帶。

在人們的記憶裡,布萊特‧哈特和肖恩‧邁克爾斯年復一年地主宰著這項比賽,人們都說他們倆是無法戰勝的,但當「送葬者」第一次走進摔跤場的時候,一切都改變了!他就像邪惡世界中的英雄。「送葬者」的必殺技是「墓碑釘頭」,就是直接把對手頭朝下掀翻在地─你媽堅持說你不需要知道這件事的全部細節,她說的是對的。那一招真的太厲害了!

「送葬者」注定會成為比賽的冠軍(就像童話故事中王子最終贏得了公主和半個王國)。人人都愛「送葬者」,他又高又帥,但是,在光亮的外表下,他內心背負著一個沉重的祕密。終於有一天,他過去的陰影出現了─他同母異父的弟弟凱恩。

凱恩的父母死於一場可怕的火災,所有人都以為凱恩也葬身火海,但凱恩活了下來,他的臉上留下了可怕的傷疤,內心充滿仇恨和憤怒。有些壞人想傷害他,謊稱當初是「送葬者」放火想要殺死凱恩。所以凱恩帶著恨意發誓,他總有一天要報仇雪恨。

某天,「送葬者」正要和肖恩‧邁克爾斯決一死戰,勝者將和布萊特‧哈特爭奪金腰帶。這時,凱恩突然出現,在公眾面前向哥哥下了戰書。

但是「送葬者」不想和自己的親兄弟打架。他走開了─如果有人想傷害你,你也可以這樣做,這沒什麼丟臉的。凱恩追在後面叫他「膽小鬼」,但凱恩錯了,他才是那個真正的膽小鬼。

「送葬者」拒絕與親兄弟揮拳相向。但凱恩和其他惡霸一樣,在後面窮追不捨。他羞辱「送葬者」,叫他「懦夫」「窩囊廢」,還有一堆不好聽的詞…這些詞等你長大就會懂的。

「送葬者」本來可以輕而易舉地打倒凱恩,但是他選擇不計較眼前恩怨。未來的某一刻,無論是在操場上還是在公司的落地窗前,我希望你能意識到,勇敢的人並不是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挑起爭鬥的人,而是那些明明能贏,卻不屑於動手的人。

後來,凱恩就一直挑釁,想讓他哥哥出手,但是「送葬者」始終拒絕,每次都直接走開。

時間流逝,就像所有童話故事講的那樣,凱恩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終於明白,血濃於水,一直以來錯的是自己。後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送葬者」被肖恩‧邁克爾斯和他的三個小跟班伏擊了。凱恩跑到哥哥身邊。一開始,肖恩‧邁克爾斯還以為凱恩和他們是一夥兒的─所有惡霸都是這麼以為的,他們自以為人多,在襲擊一個落單的人的時候,沒人敢站出來和他們對著幹。可悲的是,這通常是事實,我不想在你面前粉飾太平。因為惡霸總是贏,他們才敢肆無忌憚地繼續欺負人。但這一次不一樣!

凱恩衝上去,一把揪住肖恩‧邁克爾斯的頭髮,一個鎖喉拋摔把他放倒在地,於是小跟班們立刻作鳥獸散。

這是我整個少年時代見證過的最美好的光輝時刻。

反擊並不總是正確的。但如果是為了保護弱小,有時候我們必須戰鬥。

我不想騙你說世界上不存在邪惡。善惡相伴而來。有時候世界充滿了無法理解、無法改變的惡,以及暴力、不公、貪婪和盲目的怒火。

但也有另一面,有許多美好的小事─陌生人之間的善意,一見鍾情,忠誠和友誼,星期天下午有人和你手牽手,兩兄弟和解,在大眾沉默的時刻英雄挺身而出。

你所能做的就是決定站在哪一邊,讓你的力量匯聚到哪一方。

我不會一直是最棒的父親。我犯過許多錯,以後會犯更多錯。但如果你成為操場角落裡的那個孩子,我永遠都不會原諒自己,無論你屬於其中哪一方。

我曾經是中間那些人中的一員,總是害怕自己站到錯誤的那邊。直到現在,有時候我依然會害怕。大多數人都會。所以幫我個忙,別和我一樣,比我更好一些,永遠不要沉默,永遠不要別過臉裝作沒看到,永遠不要把刻薄當作能力,不要將善意視為軟弱,不要成為辦公室落地窗前的那種人,以為「善良」是個可笑的詞語。

「送葬者」教給我這個道理,我希望我能教給你。

啊,還有,關於「送葬者」必殺技的那段,咱們就別告訴你媽了。也沒啥原因,她不懂搏擊嘛。

(予和/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不要和你媽爭辯》一書,圖/張弘蕾)

本文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瑞典]

(本文摘自 《讀者雜誌 4月號》)

《讀者雜誌 4月號》
《讀者雜誌 4月號》

(本文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