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癌症不用再瞎子摸象,精準醫學可以透過治療型癌症基因檢測,為癌症患者評估優化治療策略。(圖/行動基因提供)
面對癌症不用再瞎子摸象,精準醫學可以透過治療型癌症基因檢測,為癌症患者評估優化治療策略。(圖/行動基因提供)

根據衛福部截至108年國人癌症死亡排名顯示,發現肺癌、肝癌、大腸癌位居前3名,排名居冠的肺癌已逐漸成為新國病!許多人獲知罹癌如同收到死亡通知,但其實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精進,精準醫學成為對抗癌症的新趨勢,有醫師建議如能有效掌握「4R」,將可能更有效地把握黃金治療期,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基因檢測找出突變基因 標靶藥物治療看見成效

「4R」就是對的病人(Right patient)、用對的藥物 (Right drug),以及在對的時間 (Right time)使用對的檢測 (Right testing)來進行精準治療。醫師以肺癌為例,一名女性個案不幸罹患肺癌,進行切除手術並接受多線化療,數年後仍發生肝臟轉移,之後做了傳統基因檢測,未驗出突變基因,以致無藥物可以使用;不久後又確診腦轉移,進行了切除腦部腫瘤手術。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吳教恩建議透過治療型癌症基因檢測,為個案找出適合用藥,成功縮小肺部與肝臟的腫瘤。(圖/吳教恩醫師提供)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吳教恩建議透過治療型癌症基因檢測,為個案找出適合用藥,成功縮小肺部與肝臟的腫瘤。(圖/吳教恩醫師提供)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吳教恩建議個案,可以腦腫瘤組織進行NGS基因檢測,也就是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術,可縮短相關研究的解序時間,大幅拓展基因體研究的廣度及深度,進而找到EGFR的基因突變,再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透過影像檢查發現,個案的肺部及肝腫瘤皆已縮小。

吳教恩醫師表示,個案在院外都是用傳統的方式檢驗,只針對基因好發突變位點偵測,所以準確度偏低、敏感度也不夠,若腫瘤的檢體量較少也會檢測不出來。因個案當時皆沒有驗到突變基因,醫師認為患者可能有較罕見的突變基因,沒想到透過NGS基因檢測後發現竟然是最常見的,醫師就能依此找到相對應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治療型癌症基因檢測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用一次檢測就能找出400種以上與癌症有關的基因突變,可獲得完整治療資訊也能避免檢體浪費。(圖/行動基因提供)
治療型癌症基因檢測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用一次檢測就能找出400種以上與癌症有關的基因突變,可獲得完整治療資訊也能避免檢體浪費。(圖/行動基因提供)

基因檢測 有助提升標靶治療準確度

基因檢測能識別突變基因樣貌,提供醫師為患者找到準確的標靶藥物精準治療,同時還能就副作用高低調整劑量,進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樣的療程也稱作「個人化醫療」。

至於傳統醫療及精準醫療的差別在哪?醫師分析,前者依癌別給予相同治療,但精準醫療是依基因檢測對症下藥,也就是透過基因檢測協助醫師依照基因特性,選擇適合的治療藥物,也有機會跨癌種找到更多治療選擇。像是肝癌的病患檢測出在腎臟癌較常見的基因突變時,患者也有可能適合使用腎臟癌的藥物治療,大大提升用藥選擇及治療效果。

國內基因檢測技術不輸國外 出現抗藥性也能對應

台灣醫學技術世界聞名,基因檢測的技術與分析,對台灣來說並不艱難。吳教恩醫師表示,對於台灣專業、技術純熟的團隊來說,進行基因檢測、分析,都不是問題。他舉例,以國內基因檢測分析的資料,與美國知名基因檢測公司進行比對,結果都相同,因此一般人認為「將檢體送到國外檢測會比較準」的認知並不正確。

癌友也憂心,若是在治療期間,出現抗藥性該怎麼辦?吳教恩醫師表示,通常肺癌患者用藥平均1~2年會出現抗藥性,體內可能產生新的基因突變,就要再針對腫瘤進行切片,觀察組織是否有突變基因。在此同時,基因檢測仍舊能夠成為找到精準標靶藥物的助力。

基因檢測助攻 向癌患伸出援手

有了基因檢測,癌症治療更有多元選擇。可依據基因特性,評估標靶、賀爾蒙、免疫及化學治療,並將複雜的基因資訊,轉化成為可實行的治療方案。據了解,目前技術可一次檢測超過440個癌症相關基因、31個融合基因、182種融合基因組合,能夠評估標靶、賀爾蒙、免疫和化學治療,協助醫師選擇最適合患者的藥物,也有機會跨癌別找出更多治療選擇;或是即時監控癌症病況,協助醫師追蹤抗藥性基因,評估治療效果,及早偵測復發機率。

基因檢測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是一個選項,可以根據個人癌症基因變異,建議臨床需求的治療藥物,比以往的傳統治療更精準有效,提供癌症病患及家屬更多抗癌選擇。